本网讯(通讯员 伍丹丹 汪喆伦)4月18日下午,由校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的“第70期心灵讲坛——非暴力沟通技巧”讲座在管理学院413报告厅圆满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耿石艳老师担任主讲嘉宾,现场气氛热烈,吸引全校本研 200 余名同学齐聚一堂,共同探寻“非暴力沟通”的奥秘。

讲座开场,耿石艳老师以亲和姿态登上讲台,一句“各位同学,我是耿石艳,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共同探讨‘非暴力沟通’”,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成功营造出良好互动氛围。
耿石艳首先分享了自己担任辅导员期间,运用“非暴力沟通”原则化解学生宿舍矛盾的真实案例。面对矛盾,她摒弃直接批评与强制调解,而是引导学生聚焦室友具体行为,细致区分感受与想法。她帮助学生认识到,室友放大音响并非“故意捣乱”,背后另有隐情,而自身产生的厌烦才是真切感受。通过这一引导,学生顺利解决换宿舍难题。这一鲜活案例,让晦涩的“非暴力沟通”理论变得生动可感,赢得现场师生一致认可,也让大家初次领略到“非暴力沟通”在化解矛盾、增进理解上的强大效能。
讲解“区分感受与想法”关键环节时,耿老师深入剖析二者本质差异,点明“感受是纯粹情绪体验,想法则包含主观判断”。为强化同学们理解,她组织现场练习,引导大家辨别生活场景中的感受与想法,同学们踊跃参与,互动热烈。在耿老师耐心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剥离感受与想法的方法,精准表达内心状态的能力得以提升,为后续实践“非暴力沟通”筑牢根基。
除理论知识,耿石艳还分享实用沟通技巧,涵盖运用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要素搭建“非暴力沟通”桥梁,以及巧用情感账户管理术、感恩表达三部曲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她强调,日常交流中,赞美要真诚具体,批评需委婉含蓄,以此维持情感账户平衡,让友谊与信任长久稳固。
讲座尾声,耿石艳老师深情鼓励同学们,将“非暴力沟通”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珍视每一次对话、每一段关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成长,努力成为“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与传播者。这番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全场,点燃同学们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与追求。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非暴力沟通”理念在校园广泛传播。在耿石艳老师精心引导与同学们积极响应下,校园人际关系有望愈发和谐融洽,爱与理解的氛围将愈发浓厚,为校园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审稿 左辉 罗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