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 >> 正文

【师德师风征文】郭举: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

2021年11月18日 10:03 人事处 点击:[]

化工与制药学院 郭举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工程大学有八个年头了,有时候回头一看,最让自己感到欣慰的事情除了加入了工大这个大家庭外就是结交了很多学生朋友,即使很多学生都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仍然还会有很多联系,看着同学们的成长成材,内心是有成就感的,这可能就是为人师者最大的收获了。

想到十年前曾站在北师大校内的孔子石像下,看着那块雕刻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石碑,心里觉得大学老师这份职业是崇高的,但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一名教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每想到此,不禁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这些吗?做的好吗?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教师的责任感,也正是不断鞭策自己前行的动力,在面对很多现实中的工作难题和生活问题时,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力将所学所思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同学们,帮助同学们解惑,这是我们这份职业的历史使命。

一百多年前,在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上,正是有一批在大学校园里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学子们,发动了“五四运动”,才使得中国的思潮焕然一新。一百年前,也正是一批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青年学者们,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方法,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才使得中华民族逐渐走上了独立富强民主的道路,一直到今天的全面复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今天的大学生们,享受着前人披荆斩棘所创造的优渥生活,他们肩上的历史使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的年轻人的思潮又是怎样的呢?还记得读高中时,看到过中央新闻联播里的一个采访视频,很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人们认为在物质条件丰富的年代下成长起来的八零后是“垮掉的一代”,他们认为八零后是没有独立的精神品格、没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的一代。在走过历史的岁月后,当初的八零后如今大多已是为人父母的社会中坚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里的优良品格在他们很多人身上不仅没有丧失,反而显得历久弥坚。这也是我在面对在更优渥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九零后和零零后时,一直坚定的想法,他们定会越来越优秀,终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和脊梁,这也是中华民族在遭受风风雨雨的五千年后仍能延绵不息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能够用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同学们,这是我一直不停思索的问题。目前,我们很多老师可能着重于解决授业的问题,但在世界环境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和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的青年学子们,对他们做好传道和解惑的工作在当下是更加迫切的。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教师节,看着一些毕业很久的同学发来的消息,让我突然觉得和他们课后的聊天仿佛就在昨天,我还记得几年前所带的一个班上的十几个同学在快毕业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说郭老师一起出来聊天,虽然我手头上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处理完,但我还是欣然同意了,我和同学们漫步在校园里,聊大家毕业后的去向和理想,聊到很晚,那天我也很高兴,虽然我不是他们的班主任,只是给他们讲授了一门并不“重要”的非专业课,但正是因为平时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多给了他们一份关心,课后给他们讲了很多关于专业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方向,他们才会觉得这个老师不只是机械的传授给他们课本知识,老师有一份爱心,也有一份责任心,愿意和他们交流,所以才会把老师当朋友愿意和老师讲自己的很多想法。我还记得那天有位同学给我说,“郭老师,你当时给我们上的XX课怎么只给了我89分,怎么没有多给1分?90分就是优秀了!”我回答说,“其实我现在有些后悔,应该多给你1分,我当时给你89分是希望你能戒骄戒躁,虽然你是全班最高分了,但仍希望你能更上一层楼,但是现在我后悔是觉得可能多给你一分,对你的鼓励会更多一些,相比而言正面积极的意义更大。”因为那天交流时这位同学给我讲他是当初是如何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选择了这个专业,但是到现在要毕业的时候越发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学校里逐渐没落,师资力量不仅没有加强,反而有老师离开了,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他的学习积极性,正是他的这些话,让我意识到每个专业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对于他们中的优秀学生,我“多给一分”的积极意义可能更大,这也是我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的事情之一。这也提示我要和同学们多交流多互动,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另外一件让我感受很深的事情就是今年上半年刚开学不久,突然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他说他从黄冈老家回南京读博路过武汉,想来找我聊一聊,我当然很高兴能见个面,虽然这位同学毕业快六年了,但我们中间了除了通过一两次电话,毕业后就没有再见过面,很想知道这六年的时光他是怎么度过的,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也很想看看他的成长。到了约定的时间,看到他急冲冲走过来的样子,感叹他仍然是青春活力,岁月一点都没有在他脸上留下痕迹,仿佛仍是多年前那个坐在前排怀着渴望的眼神认真讲课的同学,我们坐在学校的荷花池边聊了很多话题,他说了他的困惑,为了学术理想,他当初坚持考研了三年,虽然他现在已经在某著名高校继续攻读博士,但有时候他会感到很绝望,觉得科研之路并不是当初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有很多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严重阻扰了他的学术理想,他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他我能理解他的困惑和绝望,因为走上这条路,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虽然没有一个解决所有类似问题的标准答案,但肯定有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即使现在找不到答案,但首先既然有理想,就坚持下去,风雨过后才会出现彩虹,相信自己,努力前行,即使最后的结果不是理想的,但自己努力了,也不会留遗憾,但如果现在因为某些困惑和困难就放弃了,可能以后的遗憾会更大。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总会找到解决方案,人生不是单选题,就像你读博士,也并不是说将来就必须在高校里做科研就是最合适的工作,在企业里也一样可以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而且还能利用自己的所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或者在其他性质的工作岗位上,只要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就是你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虽然当时的谈话,我没有给他什么直接的解决方案,但我觉得已经把我自己所了解的“道”传授给了他,相信他能够很快战胜眼前的困难。前不久再次接到他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兴奋的告诉我他即将进行的规划,我能听的出来,他已经从之前的困惑中走出来了,着实为他高兴。

回想自己来到工大的这几年,遇到了很多同学,也看着很多同学一步步成长起来,自己一直思索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问题也慢慢的从身边的很多素材里找到了一些答案。我还记得在看完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后,激动的写下了“电影里的主角马修已经告诉了我们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他从没有放弃任何一名所谓的‘坏学生’,不管他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了自己的内心,他不愧为一名伟大的教师。他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都在学生心底开出了灿烂的花朵,这花朵的芬芳从每一位学生心中不断散发开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形容教育的成语,比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有教无类”,正是有教无类,历史上的很多人才才能得以涌现出来。时光逐渐累积,阳光依然耀眼,青春洋溢的校园,把每一位同学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依然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使命。

愿每一位同学,不管将来离开校园后从事何种职业,在哪座城市工作生活,都能带着在工大的烙印,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忘初心,用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文章)

上一条:【师德师风征文】古双喜:为党育人赓续初心,为国育才担负使命 下一条:【师德师风征文】吴舜:纵使艰难,砥砺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