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 >> 正文

【工大往事】付玉成:对大学生活的追忆

2022年09月16日 16:23 校友处 点击:[]

今年正好是我大学入学的第40个年头,40年前,青涩的你我在经历十年寒窗之后,有幸成了时代的宠儿,带着喜悦和梦想,来到了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这座年轻的校园。这是改变我们人生的一次飞跃,虽然我后来又有幸上了其它院校的研究生并留学海外,但是大学的生活依旧是最重要的记忆。

那个时候,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身上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既充满了朝气,又有些稚嫩。学校也和我们一样刚刚开始,只有一条不算太宽的水泥主道和为数不多的楼房。那时候,我们都好像还没有准备好,就被科学的春天唤醒了并很快催上了征程,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就开始浏览着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由于当时高考录取率只有3%,大学生还属于凤毛棱角,人们称我们为天之骄子,其实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去当一名大学生。记得开学的时候,图书馆里最抢手的图书便是小说《大学生活》和《第二次握手》,流行的电影是《青春万岁》,我们都想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可我们又都不知道如何去过,所以有时候就模仿书中的人物,或者以小说人物为标准评判他人的是非对错,可见我们是多么的纯真和稚气。

当然,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如何脱掉身上的土气,开学不久便有人开始学带眼镜,学说武汉话,学城市装扮,尽管有些不伦不类,但那是我们成长的必然,那个时候我们都想成熟,都想独立,都想跟上时代的脚步。

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懵懂,但我们也有青春的燥动,因为我们都是进入青春期的年轻人,不仅憧憬未来也憧憬爱情,只可惜,我们身边廖廖三朵金花,在同学们互相谦让、学校“不鼓励,不支持”的政策下,最后没有传出人间佳音,这是我们班的遗憾,好在我们又全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建立完满的家庭。

那个时候,我们也都要求上进,并不是觉得到了大学就高枕无忧了,尽管我们的工作是不用发愁的,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是学而不倦的。晚自习互相占位子、在不大的图书馆中查资料、在繁重的学习与毕业设计之余挑灯夜战为研究生考试作准备。所幸的是,我们有成功晋级的应届研究生,也有后来继续努力而变成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些都是我们的骄傲。到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工作中的骨干,单位里的领导,学校的导师,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啊,我们这帮当时如此不起眼的人,都成了人们眼中所敬佩的人。

是啊,多少年了,一桩桩,一件件,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事情,都能激起我们心底温馨的回忆。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里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是学校给我们提供了17元5角的甲等助学金,每个月还有3元的零花钱,保证了我们正常的生活来源;老师的精心培育,班主任的促膝谈心,辅导员的悉心关怀,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就是我们的家长,是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指路人;夜间卧谈会,海阔天空,评古论今,直到实在睁不开眼睛才肯睡去;集体春游,磨山的盘山道,东湖的小路边,武大的樱花园,华师的狮子山,处处留下我们的笑声;课余时间,我们看电影,荣校的电影院,隔壁的十九师,那长长的15路公交车,还有刚刚开通的66路,我们用自己青春的脚步丈量了武汉三镇;刚刚开始流行的交谊舞,高亢而嘹亮的男女声二重唱是我们那个时期的主旋律,那个旋律代表了我们纯真的年代,是那个旋律带给了我们温馨的回忆,是那个旋律一直陪伴着我们翻过高山,越过大海,并激励着我们开创自己的事业,开始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心目中,那是不朽的旋律,它带领我们奔向远方,它让我们魂牵梦绕,它引着我们从四面八方又回到了我们出发的母校。

(图片由付玉成大学同班同学刘炳春提供)

上一条:【工大往事】宁晓明:我与工大 下一条:【平台巡礼】三峡实验室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