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 >> 正文

【工大往事】孙家寿:我在建校初期的故事(一)

2022年12月02日 10:21 人事处 离退处 点击:[]

在学校建校五十周年纪念的日子里,让我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变迁的好奇之意一起走进历史的长廊,回忆建校初期的日子。这里所说的建校初期,是指学校1972年4月20日成立湖北化工石油学院筹建领导小组至1980年3月31日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时期。时间长河中的过往物象,如薄雾般轻盈的古色新颜,自可激荡起读者的心底波澜。建校初期的一些往事仍记忆犹新,让我们一起回望昨天,踏寻学校跋涉的足迹。让我们一起走过从前,坚定迈向明天的步伐。展现工程大所属时代的精神风貌,大学校园的缤纷壮美、日新月异。

到学校报到

50年前的1972年1月29日,我们8名大学生从8233部队沉湖农场再次分配来到湖北化工石油学院。这是在湖北省筹建的一所新大学,属中央燃化部主管。一晃50年过去了,但我清楚的记得,我们于1月28日下午从沉湖农场所在地汉川石逗临时码头上船顺汉水而下到达汉口集稼嘴码头已是29日凌晨,下船后其他战友都被有关单位接走,而我们仍在寒风中等待,许久才联系到省文化教育局,但当时由于学校校址尚未确定,更谈不上有办公地点,于是省文化教育局电话告之我们乘轮渡到汉阳门码头。上码头等了一会,来一大卡车将我们拉到大东门饭店住下休息。并告诉我们暂到文化教育局所属二级单位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下午3点左右湖北省博物馆隋馆长亲自来饭店接我们。到了博物馆后才得知还有从部队朱湖农场再次分配来的3名大学生,因此暂时到省博物馆工作的共有11人,他们是周普谟(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贡长生、侯德俊、谌英武、孙家寿(4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何定雄、蓝东平、汤惠仙(3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徐旺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吴传治(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治系),张汉珍(毕业于武汉水电学院农田系)。在省博物馆工作的2个多月,学化学的同学协助出土文物的防腐保护研究,学物理的则帮助省博物馆修好了积存多年的一些破损电器设备,而我和周普谟、吴传治三人因在军垦农场不同连队炊事班工作过,就让我们接手职工食堂正病休职工的工作,将食堂的白案、红案等所有事情全包了下来,当了2个多月的食堂采购及炊事员。

第一次集中开会

1972年4月24日我们从省博物馆来到湖北省文教局二楼会议室开会,从部队农场再次分配来学校的20名大学生才第一次集中,但因侯德俊出差未能参加,暂留文化教育局工作的9人中有2人报到后就调离了武汉。所以到会议室开会的只有17人,他们是周普谟、贡长生、孙家寿、谌英武、徐旺生、吴传治、张汉珍、何定雄、蓝东平、汤惠仙,张大平、李广贤(2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杨同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潘奠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数学系)、徐汉明(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张志刚(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外语系)、朱伟雄(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等。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从华中农学院调来的陈复兴、荆体建等。会上,文教局王德平指挥长宣布成立湖北化工石油学院筹建小组并讲话。经回忆王指挥长主要讲了以下几点:(1)省委关于筹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的决定:4月20日,在洪山宾馆召开了由省革委会副主任赵修主持的湖北化工石油学院筹建领导小组会议。金霭堂(省文教局第一副指挥长)任学院指挥长,陈复兴(华中农学院革委会主任)任院长。(2)成立湖北化工石油学院的意义;(3)以湖北省工业学校为基础进行筹建;(4)宣布从中南民族学院借调张立业、黄传阶,从武汉测绘学院借调孙孟春,从华中农学院调黄卓熙来学校参加筹建工作。张立业负责政工,孙孟春负责后勤,黄传阶负责财务。

我们18人中有7位老师先后调离学校:侯德俊(留省博物馆)、张汉珍(调广东茂名石油学校)、朱伟雄(调广东商学院)、徐汉明(调华中工学院)、张志刚(调广东茂名石油学校)、蓝东平、汤惠仙(去美国发展);另,张大平(因故离开学校),潘奠民、徐旺生两位老师已去世。现退休后仍在学校的有:何定雄、周普谟、贡长生、李广贤、杨同先、孙家寿、谌英武、吴传治等8位老师。

作者介绍:孙家寿 197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2013年3月退休。曾任武汉工程大学教授,湖北省政协八、九、十届常委,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曾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上一条:【工大往事】孙家寿:我在建校初期的故事(三) 下一条:【工大往事】周普谟:我的第一个上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