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肖洪波)为推动教师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双向良性发展,12月26日下午,外语学院在文科楼117室举行“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24教研项目总结暨2025新一轮项目推进报告会。会议特别邀请了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韩可卫教授指导,院长陈明芳、副院长杨建兵以及学院骨干教师代表参会,报告会由“E+”实验区办公室主任凃朝莲教授主持。
6位老师对2024年进行的项目进行总结。王伟从项目概述、进度总结、未来计划和心得体会等方面对《实用英语写作》教材编写做了总结,期待通过教材编写促进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张云峰介绍了专著《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研究》编写的理论基础、内涵特点、教学体系、组织实施、创新发展等内容。目前总体进度达50%,后续按计划于2025年3月完成初稿,9月出版发行。刘煜从《商务英语读写教程》的内容设计、资料来源、编写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性汇报。陈玢汇报了“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项目进展。目前已录制思政案例微课视频,建成了线上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与辉煌》,出版了此课程教材,并对该教材进行研究。潘俊分享了基于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技术的《大学英语A2》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该技术,课程融合视频元素,实现个性化教学,丰富学习资源。杨春霞介绍了英语复合型人才课程思政现状调查的进展,目前从四个维度分别设计了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
5位老师汇报2025年项目设想。杨志老师提出了《高级英语》课程的创新构想,该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强化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采用任务驱动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科特色提供定制教学内容。闫曦老师分享了其《商务模拟实践与学科竞赛融合之道》项目,旨在通过模拟实践提升学生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竞争力。王婉华老师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教材的编写计划,以适应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学生需求,七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该课程的成功,并为新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坚实基础。王菁老师分享了《工程认证背景下的<科技英语写作>课程初探》项目。该项目在我校工程认证背景下,全面探讨了课程建设要素和教学研究的可行性。课程的开设将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倪静老师分享的研究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形成性评价对二语学习者听觉词汇知识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基于人工智能的形成性评价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听觉词汇知识,并受到学生广泛认可。未来研究将深入探讨学生个体特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汇报结束后,由韩可卫教授进行点评。 韩教授高度评价了外语学院在教学研究中的积极态度和扎实工作。他指出,学院各位教师的项目均紧密结合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课程建设、思政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体现了很高的学术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意义。韩教授结合各项目特点,对每个项目进行了一对一的细致点评,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各位教师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场的教师们专心聆听,认真记录每一条指导意见,纷纷表示从中受益匪浅,并对韩教授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陈明芳院长作总结发言。她首先对韩教授对外语学院教研工作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高度肯定了各位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她强调,学院将全力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大家拓宽视野、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陈院长特别提到,要将新项目逐步规范化,推动其持续发展。她期待“E+”实验区能出更多的优秀教研成果,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贡献力量。
审稿:陈明芳 凃朝莲
供图: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