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肖志昕)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于4月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一系列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4月15日至16日,“保护地球 守护未来”留言板与“绿色出行知多少”答题闯关活动在学校三食堂门口火热开展。留言板前,同学们纷纷驻足,执笔写下对地球的美好祝福与环保承诺,“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等真挚话语贴满展板,承载着青年学子对生态保护的拳拳之心。答题闯关题目涵盖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知识,同学们踊跃参与。在趣味答题中加深对低碳生活的理解,现场不时响起因答对题目而发出的欢呼声,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者。


4月19日,学院组织4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学生代表前往湖北地质博物馆开展课外研学活动。同学们进入博物馆后,依次参观了化石展厅、矿产资源展区及地质土壤样本陈列馆。化石展厅内,从远古三叶虫到恐龙时代的生物遗迹,完整呈现了地球生命演化的壮阔历程;地质土壤样本区则展示了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矿物及土壤类型,让同学们直观了解到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结合专业所学,就生态系统变迁、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观察深度融合。

4月20日,“红细胞”志愿服务队前往武汉东湖开展“志愿清扫展担当 东湖焕彩生态美”主题环保实践活动。志愿者们首先分成六个小组开展低碳骑行活动,队伍骑行路线全程约15公里,途经东湖听涛景区、磨山景区等主要景点。骑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立即投入到东湖沿岸的环境清理工作中。大家分组协作,仔细清理绿道两侧和湖岸边的塑料瓶、烟头、纸屑等垃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东湖沿岸环境焕然一新。在清理过程中,同学们还结合专业知识,对垃圾分类和处理进行了现场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4月20日,“红细胞”志愿服务队走进文苑社区,开展一场“世界地球日”科普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活动通过主题宣讲、知识问答、手工制作等环节,向社区居民和儿童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行动,助力可持续发展。问答环节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不仅巩固了宣讲内容,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守护地球”的种子悄然扎根于心。随后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利用回收的彩色卡纸、废旧报纸等材料制作手工作品,这场指尖上的创作,不仅让废弃材料焕发新生,更让“珍爱地球”的理念通过具象化的艺术表达深入人心。

4月22日,一场“指尖绿意 手作筑梦”为主题的创意手工DIY作品收集活动在学院内精彩上演。废旧塑料瓶、纸箱、黏土、碎镜子等材料经过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与巧手改造,摇身一变成为精美别致的装饰品。有的同学将普通黏土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有的别出心裁地镶嵌碎镜子,利用镜面反射打造出光影交错的艺术摆件;绘画类作品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同学们以旧纸箱、塑料瓶为原料,用丙烯颜料绘上梦幻图案,让它们摇身一变成为实用的收纳盒和个性花瓶。此次作品收集活动不仅是一场创意与环保的深度碰撞,更是一堂生动的环保实践课。


4月27日,学院在田径场开展学习生态文明精神“红细胞”党员读书分享会第十四期,本硕各支部共20余名代表参加。各支部代表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己对生态文明精神的感悟以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经验,以亲身经历向参会的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在生活中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通过阅读经典文章,分享时事感悟,激励党员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展现党员榜样力量。
学院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将环保理念融入学生日常,引导同学们从身边小事践行生态文明。此次系列活动,是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院师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的生动实践。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不断探索生态文明教育新路径,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的新时代青年持续发力。(审稿 郑冬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