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耀眉)5月7日下午,兴发矿业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在武汉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开展“红心护航·生命之光”心理关爱与安全守护先锋行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情景化实训”,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关爱+安全守护+志愿服务”融合教育。学院辅导员带队学生党员、心理委员等60名志愿者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武汉市残联生命宣导团讲师、工艺美术设计师张仲秋以《有碍的只是身体,无限的才是人生》为题,讲述自己被一场意外事故改变的人生经历,借由自身惨痛教训宣传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蒙眼障碍挑战”“轮椅体验”等互动,学生志愿者们切身体验身体障碍下的生活困境与心理困境。研究生李小霞分享道:“在今天的障碍体验中,我们尝试了很多次自己坐着轮椅通过障碍板都没有成功,这让我体会到残障人士生活的困难,也更加深刻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就像张老师说的‘意外就在一瞬间’,要处处留心,做好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马学尧博士现场普及了心理异常的识别与应对,通过剖析情绪、认知、行为等维度的异常信号讲解心理异常的识别方法,帮助听众敏锐捕捉心理问题早期征兆。2023级本科生心理委员郭晓冬说:“作为班级心理委员,这次学习让我更明白肩上的责任。老师的讲解让我意识到隐性危机识别很关键,逃课、疏远朋友或许都是信号。我们不仅是信息传递者,更要做温暖“雷达”,用责任心与爱心来将理论转化为守护同学心理健康的行动。”

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生命阳光公益救援中心讲师邝渝湘现场做了应急知识培训,她通过理论讲解、视频演示与实操演练系统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CPR)等实用急救技能。学生志愿者们进行了现场操练,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李海华表示:“此前上课学过有关理论知识,所以在讲解前自告奋勇上台演示了一次,通过老师的讲解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忽视了很多重要环节,救护者要在保证自己的安全和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开展救援,做到“你好、我好、他好”。这次心肺复苏实操培训增强了我的应急能力,更让我懂得:急救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

讲座结束后,研究生党员、班级心理委员赵雨庆代表全体志愿者宣读学院《心理守护先锋行动结对帮扶承诺书》:“将以热忱之心,发挥同辈力量,守护生命之光,做到五项先锋行动”。志愿者们集体签名,成为心理护航员之一,加入学院“1+1+N”同辈心理互助队伍,建立长期守护关系。研究生班干部张沛河表示,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学院“残健共融”志愿活动,这次也有了一个新身份——“1+1+N”同辈心理护航员,这代表着更精准的帮扶和更紧密的联系,希望能通过长期守护,为有需要的同学给予支持和陪伴,共同成长进步。


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学院连续两年开展“残健共融”志愿服务活动,将心理育人、安全教育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培养青年党员用“党性的温度”化解心理的困境,增强青年学生互助能力,打造“1+1+N”同辈心理互助模式,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审稿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