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校之兴,必尊师以重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武汉工程大学深入认识和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要求,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回答“教育强国、工大何为”时代命题中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在化工领域形成的独特优势和特色,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传承教育家精神价值谱系,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涵养
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到成为“大先生”,再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教师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养分。武汉工程大学从1972年湖北化工石油学院到1980年武汉化工学院,再到2006年武汉工程大学,一代代工大教师始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秉承我国化学工业淬炼出的爱国、创新、实干、奉献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在产业报国中传承教育家精神,在立德树人中践行化工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国家化工行业发展。近年来,学校党委不断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全面提升教师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为目标,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将教师思想工作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环节,引导教师自觉将教育家精神作为职业精神追求和行动纲领,在传承教育家精神和老一辈化工人精神谱系中涵养一流育人生态。先后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网络教育名师支持培育计划”“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典型。
二、躬耕教育家精神实践要求,激发特色强校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建设教育强国,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需要物质的角力,也需要精神的对垒。教育家精神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推动化工特色一流高校建设提质增效的动力源泉,武汉工程大学把厚植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主线,不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以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地推进学校发展,明确了学校现阶段“勤学实干,毕力同心,共创一流”精神状态,积极营造“以学为宗、以师为主、以生为本、以创为魂、以和为贵、以校为荣”办学氛围,采取的系列举措助力教师发展,将教师个体的发展融入学校整体发展中,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一是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发挥好职称、岗位、绩效相协同的“指挥棒”效应,强化岗位管理和责任意识;二是围绕学科和博士点建设核心指标要求,修订完善二、三级岗位选聘文件,完善职称评聘政策;三是启动岗位聘用中期考核,在全校深入开展“定编定岗定责”,以教育家精神砥砺特色创新、激发改革动力,为学校建设一流学科、多学科协同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三、把握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增强教育强省的使命担当
高校教师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握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就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省之要事”,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科技研发和理论创新,着力攻关“卡脖子”问题,为国出谋、为民解惑。武汉工程大学作为中南地区唯一一所以化工及相关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始终践行“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化工及相关行业”的服务面向,深度聚焦湖北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发展急需,不断加大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教育强省的生动实践。学校坚持顶层战略牵引、标志性项目带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组建化工学部,凝练若干科研团队,把优秀教师放在重大原创成果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的时代舞台上历练,在化工、化学、磷资源、生物医药、材料等学科领域有着突出科研成果,攻克了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难题,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武汉工程大学将始终坚持党建为魂、教师为本,以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努力建成区域一流化工行业特色高校。坚持党政统筹、校院一心、院部一体、院际协同,聚焦重师德、强师能、优师资、暖师心、促师为,积极构建大教师工作格局,努力推动教育家精神在工程大学更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大先生”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作者:武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