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长江日报】带着一本“秘密笔记”去湖南寻访—教师孙女与烈士爷爷在思政课上“会面”

    资料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08   浏览次数:

    崔晋文老师向学生们展示爷爷崔洪祥烈士的生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那一年,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崔晋文将爷爷崔洪祥烈士的故事带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三年来,她向2000余名学生讲起崔洪祥的故事,也是在这一课堂上,从未见过面的祖孙两人跨越时空,有了一次次“会面”。

    “这是我的爷爷崔洪祥,他是一名烈士。”3月30日,在武汉工程大学3号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崔晋文看向身后屏幕上的照片,那是爷爷在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后和战友的合影留念,照片中,崔洪祥眼神坚定、意气风发。

    ■ 爷爷留下的“秘密笔记”有黑山阻击战地形图

    3月30日,崔晋文要为80余名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二章《理想信念》。

    1938年,15岁的崔洪祥加入太岳游击队并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1945年,他参加了江口阻击战,这场战役也是湘西会战中的一场著名战役,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1948年,崔洪祥所在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阻击并延迟国民党军队第9兵团向营口撤退。崔洪祥留下了一本绛红色封面的笔记本,上面印有“秘密笔记”字样及部队番号,他曾在内页写下作战计划,将简易地形图夹在其中。崔晋文在奶奶家中找到后,将它带到课堂展示。

    当崔晋文拿出笔记本时,80余名学生发出整齐的惊叹声,目光聚焦在笔记本上。

    “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与塔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辽宁省黑山县城建有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园内建有白色烈士纪念塔,塔上刻有罗荣桓元帅的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黑山阻击战中解放军战士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最终取得胜利。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们都能依靠信念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崔晋文看向在场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制胜法宝’,希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能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

    ■ 父女两人自驾去湖南寻访爷爷的故事

    信念感,是崔晋文从爷爷身上收获到的。她一直从事思政课教育,这门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怎样讲得入脑入心?2021年,来到武汉工程大学工作一年的崔晋文决定,“向实践学、向历史求”,将爷爷的故事带上思政课。

    她前往省档案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崔洪祥生前工作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搜集资料。档案记录虽能用以充实课程,但偏向于零碎散乱。为了讲好课程,崔晋文常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虽然找到了历史资料,但崔晋文始终觉得内容不够丰富生动。一有时间,她就和奶奶聊天,一次,两人交谈中奶奶无意间提到,爷爷的一名老战友从朝鲜回国后,在湖南湘潭工作。在崔洪祥去世后,那名老战友也与她渐渐失去联系,奶奶说起这名战友的名字,嘱咐孙女:“你去找找他,可能有些故事。”

    为了还原战场上的情景,丰富授课内容,崔晋文与父亲崔勇驾车前往湘潭寻访。虽然事先没有联系过,两人猜想,老人多半在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居住。他们径直上门打听,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遗憾的是老人已经去世。崔晋文仔细询问之下得知,老人的遗孀唐启芝当时也在同一部队,他们又辗转找到了唐启芝老人。

    忆及一幕幕枪林弹雨下的战斗场景,唐启芝告诉崔晋文:“我们抱着同样的信念,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即便全部牺牲了也值得。”得知崔洪祥已在1966年因伤未愈而牺牲,1967年被追认为烈士,唐启芝几度落泪。在多次交流后,崔晋文从唐启芝口中了解到更多战场上的故事,授课内容得以丰富,更加生动。

    在奔走收集和反复打磨授课内容的过程中,崔晋文与从未见面的爷爷“越走越近”,她感悟着爷爷的家国情怀,“沉浸其中更理解了他的选择,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

    “看到崔爷爷的亲笔字迹,感受到烈士原来和我这么近!”坐在台下的研一学生陈太艳眼中含泪。入党时,她写下“用有限生命书写无限忠诚”的誓词,课程还未结束,陈太艳下定决心: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走访烈士陵园收集素材,让“大思政课”的理论与现实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

    ■ 学生听课后主动为老师联系迁墓事宜

    “打仗就一定会有牺牲,可以永世长存的只有信仰和精神。”3月30日,崔晋文轻轻捧着一枚独立自由奖章,从前排依次走到后排,让学生们近距离查看。奖章正面刻有延安宝塔、祥云和红五星,是国家授予在抗日战争时期部分有功人员的证章。

    经历过生死考验,从战场上胜利归来,崔洪祥带回的不只有荣誉,也有受伤的躯体。

    崔晋文动情地介绍,爷爷的双肩曾被敌人的刺刀挑开,伤口长出的皮肤皱成一团,“每一道伤疤都是刻进身体的军功章”。

    而受当时医疗条件所限,崔洪祥左肺上残留着的6枚弹片碎片无法被取出,由于伤病迟迟未愈,他被安排退伍转业,在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实验工厂任厂长。

    转业的8年里,崔洪祥一心扑在工作上,身体每况愈下。在他病重之际,曾将9岁的儿子崔勇喊到病床边:“小勇,外面有很多坦克,你去看看我们的部队胜利了吗?”那时,崔洪祥已被病痛折磨得神志不清,却依然惦记着战场。1966年,崔洪祥去世,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实验工厂向有关部门报告,经研究同意,1967年3月,湖北省民政厅回复,追认崔洪祥同志为烈士,2014年10月,民政部颁发《烈士证明书》,写明“崔洪祥同志在革命工作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

    这段故事被崔晋文带上课堂后,让2020级法学专业学生深受触动。得知老师当时打算为爷爷办理迁墓手续,陈楷泽在课下联络相关部门,整理好具体流程及联系电话发给崔晋文,“希望我能为前辈做点事”。

    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崔洪祥烈士墓迁入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向爷爷鞠躬的那一刻,崔晋文含泪默念:“国家强盛,家族安康,请您放心。”

    ■ 让英雄榜样走进更多青年学子心底

    “同学们,幸福生活是他们用性命换回来的,他们才是顶天立地的人。”崔洪祥留下的照片不多,几张和战友的珍贵合影都被崔晋文放进课件中,当一张张鲜活而青涩的面庞出现在屏幕上时,教室里回荡着的只有崔晋文略显颤抖的声音。

    未曾见面的爷爷如同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激励她学习好、传播好马克思主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爷爷刚满14岁就走上革命道路。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一学生汪立旭来自江西吉安,是一名“00后”,听过崔晋文的思政课后,汪立旭回乡查起家族史,了解到曾祖父汪昌桂曾参与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长征、解放战争,汪立旭着手收集资料,希望将这段历史写进论文,和更多人分享。

    上过课程的学生们主动找到崔晋文表达心情:“和平年代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应把自我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烈士离开了,但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也由我们继承”“要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将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个人理想信念”……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亮教授告诉记者,学院一直鼓励青年教师深入课堂一线讲党课,对传承红色基因有着重大意义。得知崔晋文将爷爷的事迹融入思政课,学院领导非常支持这一创新授课形式,认为这样能真正让课程活起来,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在崔晋文看来,大学阶段是“拔节孕穗期”,讲好思政课能为学生指明人生方向。她希望,自己家族的红色故事能让思政课更生动,能让英雄榜样走到学生身边,将理想信念讲到更多学子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