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武汉工程大学:唱响“歌·颂”旋律,厚植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4-08   浏览次数:

    唱响“歌·颂”旋律,厚植红色基因。武汉工程大学团委百“化”林红歌创作实践团,积极打造“歌·颂”红歌创作与传播育人品牌,以奔赴红色资源场馆开展红色研学,执笔为歌,以曲为媒,创意策划、编排制作出一大批饱含信仰力度、思想高度、历史厚度、情感热度、时代亮度的红色歌曲。实践团通过AI平台创作与推广、视频拍摄、音乐路演及音乐团课等方式,构筑起红色歌曲传播矩阵,开创了红色歌曲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多方位聚合激活创作链条

    红色歌曲,作为历史与精神的载体,其灵魂深植于红色实践的沃土之中,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养分。近三年来,团队积极投身于红色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奔赴江西井冈山、湖北红安、孝感大悟等5省12县市区,共计开展研学与实践100余次,实地探访红色场馆,深入革命老区,采访革命老兵与烈士后代50余人,聆听往昔的战斗故事,形成30万字的调研成果,为创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红色资源是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歌唱祖国、礼赞英雄是歌曲创作最动人的篇章。通过结合音乐创作,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分别定制不同的音乐团课教案20余套,深入高等院校、中小学校、社区、剧院、乡村开展红色主题音乐团课活动,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传承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多渠道融合构建传播矩阵

    团队走进红色场馆、校园、社区和乡村,开展了实践活动与展演,以实际行动传播红色文化。以原创红色音乐《我们》作为核心作品为例,在社区实践活动中累计展演80余次,在校内宣讲活动中展演20余次。线下路演将红色歌曲的影响力辐射到更广泛的人群当中,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在现实场景中的即时 “播种”、有效“生根”与蓬勃“发芽”。

    团队组织音乐团课深入50余所学校、100余个社区等青少年聚集地,覆盖群体广泛,达2万人次,在青少年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让青少年在音乐团课中感悟红色文化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真正实现以乐“育”人、以文“化”人。

    全领域提升红色育人成效

    团队搭建线上新媒体传播矩阵。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QQ 等社交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活动预告。扎实做好线下校内宣传工作。团队与校院两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等携手合作,借助“青马工程”培训班、团学骨干培训班等开展宣讲活动,提高音乐团课的校内知名度。积极拓展校外线下传播渠道。与湖北省宜昌市团市委、武汉光谷青年之家、湖北省大悟县团县委等10余家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常态化开展红色研学、互访交流与音乐团课等活动。

    团队以武汉市青少年公益托管课堂项目为媒介,赴武汉市16个区开展190托班音乐课堂,实行全覆盖授课。团队足迹横跨湖北多市,在武汉市佛祖岭社区、大悟县宣化店镇中心小学与黄冈市红安县红坪村等100余个基层单位开展红色课堂,将音乐元素有机融入红色教育。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宣讲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打造线上传播矩阵,扩大社会公众触达面,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

    武汉工程大学百“化”林红歌创作实践团以音乐为纽带,将红色基因深植于青年血脉之中,用音符书写信仰,用旋律激荡初心。三载耕耘,百场实践,从革命老区的深情寻访到城乡社区的广泛传播,从线下路演的鲜活互动到云端矩阵的立体覆盖,开辟了红色教育的新路径,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未来,团队将继续以“歌·颂”品牌为引领,深耕红色沃土,凝聚青春力量,在传承与创新中谱写思政育人的崭新篇章,让红色旋律响彻时代征程,让信仰之光照亮青年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