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佩雯 通讯员姚一琳 韩雅洁

毕业骊歌起,青春梦未央。6月19日,武汉工程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4898名本科生、1884名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研究生和21名留学生圆满完成学业。
“图书馆年均267.58万电子资源的下载量,记录着你们对知识的渴求;科创竞赛中1972项国家级奖项,彰显着你们的创新锐气;986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基层的足迹,书写着你们的家国情怀……”庄重的仪式上,校长张彦铎用一串数字,细数了四年来同学们交出的青春答卷。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常怀‘空杯心态’,保持终身学习的渴望,才能在瞬息万变中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立于时代潮头而不败。”在这个算力驱动创新、数据重塑未来的时代,数字技术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着世界的面貌。张彦铎寄语这群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共同成长的大学生,希望毕业生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创新的热情和勇气,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以创新照亮前行道路,成为推动时代变革的先锋力量。
“我们一定要舍得用适当的方式对自己的好,不要伤害自己,不要怀疑自己的人生。”作为教师代表,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兴发矿业学院)副院长周芳寄语毕业生:用心接纳爱自己——爱自己的长处,也爱自己的不足;爱自己的明悟,也爱自己的愚钝;爱自己的放松,也爱自己的努力;爱自己的从众,也爱自己的独行。她告诉毕业生们,在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当我们学会在不确定性中安顿身心、持续成长,便已握住了通往成功的密钥——因为这份力量,源于我们如何定义自己,而非外界如何定义世界。
毕业典礼上,两位毕业生代表分享了他们在校的学习经历。
化工与制药学院2025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侯德榜01班宫咪雪,目前已成功推免至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得益于“1+X”全员导师制,宫咪雪大一便进入王建芝老师的实验团队,从一个懵懂的“实验小白”,逐渐成长为能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科研新人,“工大,给了我们‘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勇气和底气。”
光电信息与能源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的研究生刘洋,来自黄土高原的小县城,从工大四年本科求索到三年硕士深耕,在武汉工程大学度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七年时光。一次电镜观测中的“意外”——一根曾被视作杂质的纳米线,敲开了《科学》子刊的大门。即将读博深造,未来他将站在更高的人生起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