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2025级学弟学妹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2022级本科生邬晓然,非常荣幸作为在校生代表站在这里,首先欢迎各位新同学加入“武工大”的大家庭。
看着大家青春洋溢的脸庞,我不禁想起三年前的自己——带着同样的好奇、兴奋,或许还有一丝迷茫。我被录取到建筑学专业,虽然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是刚入学时,动手做模型、画图纸等等都让我感到头大,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这种怀疑,我相信不少同学在未来也会遇到。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武工大,你的疑惑和探索,都会被尊重和支持。在学校组织的专业认知活动中,我接触到了我们学院的3D打印实验室资源,聆听了专业老师的细致讲解。我了解到,建筑不仅是关于空间和结构,更是关于文化、历史和人文关怀的综合艺术。
在老师的指引下,我将建筑美学与传统印章相结合,带领团队为武汉地铁设计了一系列文化印章,每一枚印章都融入了站点周边的建筑文化特色,这些印章也成为武汉地铁官方打卡活动的主角。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市民参与,他们在此中感受到了武汉的城市文化与建筑美学的魅力,这一系列活动也受到《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报道。更让我们自豪的是,该成果获得了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衍生的创业项目入选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奖项。如果明年四月你在武汉坐地铁,不妨去找找这些“武工大造”的印记——它们不只是一枚印章,更是一扇窗,透过它,你能看见这座城市的表情,也能看见武工大人用专业服务社会的温度。
三年间,我不断尝试突破自我的边界:我曾和不同专业的同学组队参加竞赛,挑战陌生领域,也获得了建模大赛的奖项;尽管并没有舞蹈基础也鼓起勇气站上学院毕业晚会的舞台;参与学生工作让我学会了沟通与协调,更让我在帮助他人中收获成长;加入企业佳班让我学到企业创业知识;从刚入学时作为迎新志愿者开始,我就与“志愿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社区服务到地铁引导,从山区支教到大型赛会,800多小时的志愿带给我的快乐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遇见谁,又会为这个世界带来怎样微小的改变。后来作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我推动更多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我所策划的项目也荣获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武工大始终以包容和信任鼓励着我不断探索未知,让我从一个来自小县城的学生,逐渐变得更加自信与坚定。教学楼、学生公寓、运动场馆改造翻新,基础设施持续升级迭代。今年,学校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全球第727名,较2024年跨越两个排名区间,位居省属高校第一,成为湖北省进步幅度最大的高校。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迈向新的台阶。这些都让我真切感受到,学校正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平台。
武工大从不给我们“标准答案”,因为她相信,每一位学子都有独一无二的路径。武工大足够大,容得下每一种可能。在这里,你可以沉迷专业竞赛,也可以成为社团“显眼包”,或者发掘自己都没想到的潜能。学校都会尽最大努力提供舞台、创造条件、给予保障。你们的每一个想法,都会在这里被认真对待。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机遇也呼唤担当,大学生活是一幅等待挥毫的画卷,更是一段属于勇者的旅途。它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一定会丰富多彩。愿你们珍惜在武工大的每一天,敢于突破界限,拥抱未知,既要扎根专业、锤炼本领,也要心怀家国、放眼未来。让我们不仅做追光的人,更要努力成为发光者——用专业致敬时代,以实干书写青春!
最后,衷心祝愿学弟学妹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有所成,不负热爱!
祝福所有的老师们,工作顺利,万事顺遂!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