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线聚焦 - 正文

    何杰:一个“垃圾桶”开启的保研之旅

    作者:王炼   发布时间:2024-07-17   浏览次数: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王炼

    参与发表论文3篇,计算机软件著作3项,曾获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等11项国家级荣誉,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15周年精英联赛湖北赛区特等奖等28项省部级荣誉,被评为2023年“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志愿服务时长累积821.6小时,获武汉工程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大学生、优秀青年、自强之星等53项校级荣誉……

    在这些令人惊叹的事迹背后,一个人的身影显现,他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届毕业生何杰,现已被推免至浙江大学读研。让我们来探寻这些数字背后何杰的故事。

    “大学承接了我的科创种子”

    何杰对科研的兴趣还要从高中说起,在一次选修课的创新作业中,他设计的垃圾压缩装置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并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科创比赛。在比赛实践的过程中,何杰最初的构想逐渐变成了雏形,他也慢慢萌发了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经过对初赛模型的不断完善,最后该设计从省赛第二的成绩一路披荆斩棘闯到了国赛,拿到了“第三届课堂内外杯科学素养大赛总决赛全国二等奖”。自此,他与“垃圾桶”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经历也为他大学的科研打下了基础。

    何杰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来到武汉工程大学后,除了学习之外,他几乎一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或者是参加各种比赛和社团组织活动,在实验室和打比赛的双重培育下,高中埋下的科研种子也慢慢发芽。在看到“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的垃圾分类赛道时,何杰与“垃圾桶”的缘分又再次将他们连接在了一起。

    他知道这是一个锻炼自我的契机,当时就在比赛群中将自己的高中比赛经历和擅长的项目内容发在了比赛群中,他的毛遂自荐获得了王学华老师的关注,经过一番考量后,何杰最后加入了王学华老师的项目组。当时项目组中只有他一个人是大一,其他都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学长学姐,跟着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学习,何杰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对垃圾分类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了解更加深入。

    在此基础上,何杰先后又参加了许多创新创业比赛,在这些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了经验,在计算机和机械、人工智能等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先后发明了“生活垃圾分类装置以及方法”“一种生活垃圾分类装置”等专利,编写了三部计算机软件著作,科研的萌芽也逐渐长成大树,结出累累硕果。


    将志愿服务做成人生常态

    除去科研项目之外,何杰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何杰在大学期间参加了3个月时长的暑期支教,与2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参与了近50名儿童的家访,调研了近15个社区、3个镇的当地习俗和饮食习惯,他的身影活跃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关爱老人儿童等各个志愿服务领域,目前他的志愿服务时长累积821.6小时。

    大学暑假,他几乎都是在支教中度过的,支教仿佛成为他人生轨迹中的一部分。与常人眼里的支教不同,“我觉得支教更像是一种放松的过程,和小朋友们的交流和沟通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同时还能够带给他们去外面世界探索、突破认知的兴趣,帮助他们开拓眼界,带他们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这就是我支教的意义所在。”何杰说道。

    殊不知,何杰的童年也经历了许多困苦。他在九岁时就遭遇了父亲去世,原本在家照顾他和姐姐的妈妈,不得不出去打工来供家里的孩子读书,他被送往外婆家居住。家庭的变故并没有打倒何杰,反而周围人的帮助使他逐渐成长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当时家庭比较困难,但是政府和身边的亲人邻居一直在帮助我们,两个姐姐也对我很是关照,我也下定决心要去把书读好。”说到这,何杰的眼眶微微泛红。

    小时候受到帮助的何杰,现在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中帮助他人、反哺社会,凡是有时间的志愿服务他次次都参加。支教的过程中因为课堂上扮演着“黑脸”的角色,他被孩子们戏称“坏坏老师”,还给他颁了一个“坏坏老师奖”,但他并不生气,因为他知道他与孩子们之间的心早已贴近。毕业后的暑假他还有自己的“志愿行”,“我已经报名了浙江大学组织的红十字会支教活动”,何杰对新志愿服务活动跃跃欲试。

    短板不是问题,付出就有收获

    但人并非十全十美,英语一直是何杰的短板,大学的四级没有通过,这令他很是苦恼。但何杰觉得,短板不意味着无法改变,他努力尝试去突破自我。在大二时参加“三创赛”的实战赛时,需要用英语进行直播卖货,何杰不怯于自己的英语短板,主动迈出那一步,积极与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黄轲老师进行沟通,同时去邀请外研杯获奖的同学组队,期间虽然被一次次拒绝,但最终还是成功创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团队。

    直播带货的过程中,何杰也跟着参加过外研杯的学长学姐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技巧。何杰谈到,“我参加这个比赛,并不是抱有获奖的目的,而是通过这场比赛,我真正的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打比赛的过程中,我收获的是软实力,每一次的经历都十分宝贵。”

    何杰珍惜每一次试水的机会,不论专业内还是专业外,不管学院内还是学院外,凡是竞赛和活动,只要他满足条件的,他都会参加。他既可以在“东方财富杯”研讨金融,又可以在“百生讲坛”上激情演讲,还可以在艺术节大放光彩,同时他还是材料学院篮球队的一员,在闲暇之余也通过打篮球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能量。

    何杰的整个大学时光几乎没怎么享受假期,暑假和寒假期间要么在实验室做实验,要么去参加假期支教活动,要么就在为比赛做准备,但在他的眼中或许这也是“享受”的一部分,享受付出,然后享受付出带来的收获。他将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既踏实又井井有条。

    在不断参加比赛和志愿服务充实自己的同时,他也根据不同的阶段不断去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路线。大一上他积极尝试不同的社团和组织活动,大一下他退掉了一些社团,选择将重心放在实验和专业学习上,课外时间就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大二他就开始专心做项目,课上课下和老师积极交流和沟通并尝试去考研。大三他就选择性去参加一些含金量高的比赛并专心学习专业课的知识。就这样,在一步步规划和取舍中,何杰走出了他的一条保研之路。

    在保研之后,何杰早早就确定好了他的前进方向,“未来我会继续专注于学业,希望能在机械、人工智能、材料的跨学科交叉领域有所成就,有空的时间是一定会去做些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条件的话接着读博,当一位大学老师教书育人、传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