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548天,从省级铜奖到国家金奖。是坚持与放弃的挣扎,是一次个人成长与团队的胜利!
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现场决赛在天津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光能数理学院马良老师团队荣获国家级金奖。学校高教主赛道金奖数目并列湖北省域第二、省属并列第一,这是继我校去年突破历史,勇夺金奖后再次斩获金奖。
此次获得国家级金奖的项目《逐光而行——双功能超灵敏SERS分子探测领航者》,团队成员由康淏森、杨思雨、吴漪澜、彭梦瑶、李伊泽、施艳秋、陈飞凡、刘泽林组成,马良、陈相柏、周耀胜担任指导老师。
成功之路并不容易。团队2022年第一次参加参加互联网+比赛,止步省级铜奖。自那以后,从2022年6月到今年12月,备赛一年半期间,突破一次次难关,最终拿下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全国金奖!
两线并行,重新出发
定下再次冲击国赛的目标后,团队负责人康淏森组织队员梳理上次比赛的经验和不足,他认为团队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科研攻关做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对产品全方位布局,重新整理项目材料和商业计划书。
(团队负责人康淏森在实验室做实验)
科研上,依托于光学信息与模式识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由马良老师、陈相柏老师牵头,康淏森留校继续做课题实验,尝试使用新工艺改进SERS效应。其他成员则尝试对不同物质进行检测的数据分析以及整理。康淏森说:“我们的项目是做拉曼增强剂,光有灵敏度不够,还得需要在重复利用、加工工艺、附着材质等方面做提升。”
产品上,项目产品技术的关键在哪里?怎样打开产品市场?哪些领域存在我们的潜在用户?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后,团队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推翻重来,重新撰写策划书。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由最初的范真、童歆等成员牵头,寒假期间,除了基础的申报材料,团队成员发挥个人专业优势特长,从商业宣传册、产品设计、手机配套软件、网站等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布局。
大胆跳出千篇一律的“模板”
今年4月份,康淏森和杨思雨受邀参加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的开园仪式。难得的机会和企业大佬面对面交流,康淏森和杨思雨大胆地拿出了他们的项目,虚心向前辈请教。前辈们给出的建议是“跳出模板,不要把这个项目仅仅当成一个比赛,而是当成你们终身的事业。”这个建议,让团队一下子转变了态度,更加积极参与项目中。
(杨思雨参加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
先做好产品,再学习成熟企业的商业计划,团队成员从最基础的市场调研、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开始学习,整个商业计划书三万多字再次重写。产品也做了两代更新,从试剂到芯片,再送样给机构检测。对商业运营一窍不通的大学生们,一个个去学习去攻克,每一步都是新的探索,每一步都是新的尝试。
(备赛期间记录的各种问题)
6月初,马良老师和康淏森从实验室带来了好消息。团队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的在纳米尺度下进行结构设计这一新突破。相较于传统的拉曼增强试剂,产品达到了极其稳定的商用级高灵敏度,并首次实现增强试剂循环利用。经过了数次投资人的拷打,整体项目的商业布局也日益完善。“逐光而行”团队从校赛到省赛,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湖北省金奖。
(湖北省金奖排位赛现场)
在此期间,通过学校的平台,周耀胜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参与多次省市创投会,除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更具备了市场分析、逻辑思维、表达等综合能力,吴漪澜坦言:“项目对我的提升,是由内而外、全方位的。”
(团队成员参加创立方活动)
尤其是现场赛从入围到决赛仅仅一周,学校五天时间组织了四场模拟辅导,白天辅导,队员晚上通宵修改材料。幸运地是,在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对于专家指出的每一个问题、逻辑,都会逐一修改理顺。
(国赛前期备赛)
石墩上都有“专注”的痕迹
深夜,修改完材料,彭梦瑶、陈飞凡拿出了算法书开始复习期末考试;在乘坐飞往天津的航班上,吴漪澜仍在复习金属材料重点;施艳秋在考场外,还在核对财务数据......正值期末周,许多成员边备赛边复习,吃不上饭是常事。
凌晨一点多,团队修改完材料,虽然忙的喘不过气,但是大家常常互相打气说:“距离金奖只有一步之遥了,坚持住!兴许我们能创造奇迹呢?”
到达天津后,团队成员也丝毫未曾松懈。
在摆渡车上,马良老师和杨思雨一起修改路演PPT;在-3℃萧瑟的北风中,老师们和团队成员蹲在天津大学里的石墩子上完善材料......
看着团队个个打了“鸡血”一般地“拼了”,杨思雨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回,我们肯定能拿下金奖!”
随着最后一个小组路演完毕,公布分数后,团队最终拿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最高级别的赛事——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全国金奖!
(拿下金奖后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真“热爱”才能零“内耗”
长达一年的备赛周期,很难时时刻刻保持最好的状态,但我们团队真正做到了“关关难过关关过”,愈战愈勇,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施艳秋、彭梦瑶和刘泽林都表示,常常修改材料直至凌晨两三点,有时甚至会通宵至第二天清晨。李伊泽说:“每一处排版、文字,样品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团队反复调整后来之不易的成果。”每天深夜修改好的材料,在第二天接受专家的培训后,又要重新进行调整、修改,说不辛苦那是假的。
(赛后团队在天津大学合影)
但是看到团队成员为了一个问题反复探讨,直到互相修改直到说服对方。这次不仅让我们结识到了对创新创业具有浓厚兴趣的好朋友,更让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如果参赛只是单纯为了名次和加分,那么只会内耗自己,唯有真正的热爱才能让你扛住备赛中的的压力,收获真正的成长。
项目简介: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常应用于医学、微纳米材料等检测领域。针对现有拉曼检测效果差、成本高等问题,团队研发了“逐光”系列SERS试剂,主要应用于增强被测样品的拉曼光谱效应,赋能快速检测。“逐光”系列灵敏度极高达PPT级,其光催化效果佳可重复利用。目前,项目已在《Adv. Funct. Mater.》《Nano Re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专利4项。
(文/周耀胜 杨思雨 吴漪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