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一流本科教育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十三五”这5年,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按照“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化工行业”的服务面向,树立“全面成才,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一本生源”为起点,以“两型两化”(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工程化)为目标,以“三实一创”(实验、实训、实习,创新)为核心,配套开展“四项制度”改革(大类招生制度、选拔分流制度、学季制度、导师制度),全面实施“115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54321”质量监控改进体系,持续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好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师生获得感。2017年,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武汉工程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思想价值引领工程、先进文化涵养工程、师德师风示范工程、哲学社科繁荣工程、思政课程增效工程、阵地平台巩固工程、队伍力量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7144”方案。2019年,学校印发《武汉工程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形成具有武汉工程大学特色的育人格局。以学校党委书记程幼金和校长王存文主讲的大型思政公选课“加油中国”为示范,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持续打好提升思政课质量的攻坚战。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努力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遴选单位,全员导师制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新的《学生管理规定》成为全省的“样板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爱校荣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成效明显。培育了吴达、陈柯铮等一批学生榜样。
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制定了《武汉工程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统筹协调,于2017年顺利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持续不断进行整改。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和干实事、谋大事的精气神,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认可。以审核评估整改为契机,召开“以本为本,立德树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为主题的学校2019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开展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明确“质量强校、人才强校、特色强校、创新强校、文化强校”的内涵式发展战略。按照“全面成才、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宽广,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深入总结“双专业一体化”模式、创新人才项目的培养质量和效果,扩大落实卓越计划、拔尖计划、产业计划等工程化人才培养项目,扎实推进“专业+管理”、“专业教育+国际执业培训”等模式改革。按照“产教融合、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路径,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校校联合、跨院协同”的协同育人机制。
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把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作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重点环节,做好专业设置加减法,夯实专业建设的“压舱石”。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形成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以“四新”建设引领带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截止目前,我校现有本科专业72个,其中国家级、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1个,达到专业总数的近1/3;以“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覆盖了50%以上的专业。对标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等6个专业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13个专业获首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按照“成熟一个,认证一个,带动一面”的要求,全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4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6个专业的专业认证申请获2019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受理。
综合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学校深入贯彻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高入、严管、优出”的人才培养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培育和巩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国际化、个性化、信息化三大人才培养工程,深入推进教师“共同提高”计划、“共同关注”学生计划和教学质量“共同保障”计划。建立健全学季制、学院制、学分制等三项基本教学制度,系统构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三个育人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基础上的专业分流政策,建立优胜劣汰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挥“互联网+”大赛引领推动作用和“一院一精品”学科竞赛的辐射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水平。截至2019年,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2项。获第八届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获批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3门湖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0项。本科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9项,在“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重要赛事中获得国获国家级奖项277项,获省级奖项638项。依照招生计划分配管理暂行办法合理分配专业计划,创新招生宣传工作思路,巩固扩大优质生源基地,提高生源质量。普通文理类一本生源率达到100%,实现学校在全国进入一本招生的重大战略目标。在湖北理工科录取分数线平均高出一本线30分,文科平均高出一本线20分。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4.69%,其中国内升学及出国(境)深造率为26.01%,高质量就业率为42.67%。
不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十三五”期间,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如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够牢固、办学支撑条件依然紧张、人才培养改革相对滞后、专业特色发展有待深化等。奋战收官学校“十三五”,科学谋划学校“十四五”,需要我们增强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感与发展责任感,乘势而上,开拓创新,进一步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办学支撑保障条件、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改革力度,谱写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在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新征程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