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线聚焦 - 正文

    刘星:以梦为马 砥砺前行 用汗水书写青春新华章

    资料来源:研究生院 化环学院    发布时间:2019-02-28   浏览次数:

    (通讯员 辛志勐)

    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科研的征途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在坎坷和艰辛之后,风景又是这般美好。来自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2016级硕士生刘星在导师董志兵教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表了8篇第一作者SCI论文(JCR一区3篇、JCR二区4篇、JCR四区一篇,我校均为第一单位)和2篇共同第一作者SCI论文(JCR一区1篇、JCR二区1篇,我校均为第一单位),连续三次获得一等奖学金、连续两次获得特等奖学金、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刘星是化环学院研究生的杰出代表,也是其所在实验室(1421实验室)的中流砥柱。即便取得了这些骄人的成绩,刘星也依旧保持一颗朴素和平静的心,因为他认为:成绩只属于过去,对于未来,他将继续砥砺前行。

    坚守初心,以梦为马

    2016年,刘星以化环学院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我校研究生,他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继续以平和的心态开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涯。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刚进实验室的一段时间,刘星其实并没有能迅速的适应实验室的高强度科研环境,实验的进展并不算顺利。导师董志兵教授和他进行了充分的课题讨论,并告诉他,在实验室工作,除了要Hard working,也要有Wide communications。要广泛的阅读最新的科技文献,对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不会迷失方向。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与其课题相关的大量研究论文,并逐步在董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古人常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此期间他给自己设定了阶段性的目标:阶段性的去完成一定数量的探索实验,并参考科技文献随时修正自己的实验方案,随后完成必要的拓展实验和机理验证实验,最终参考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完成SCI论文的撰写。正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规划,他才能在漫长且崎岖的科研征途上奔跑,并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研一结束之后,他已经发表了一篇一区、一篇二区、一篇四区的SCI研究论文。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想要达成的目标,都有希望成为的样子,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困难和疑惑。面对这样的问题,刘星说:“与其畏缩不前,不如放手一搏。科研目标,不是因为做不到才让人失去了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心,才让目标变得难以企及。我们与成功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可能就在于你比别人多尝试了那么一次。”

    刘星牺牲了自己的娱乐时间,唯一的消遣就是在没有做实验的时候阅读有机化学同行发表的论文。阅读的文献多了,他慢慢就能提出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在和导师讨论后,自己能逐步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尝试。虽然绝大多数尝试是失败的,但是在这些失败的结果告诉他,已经尝试的这些方案是行不通的,需要另觅他途。“董老师经常告诉我们Chemistry = Chem is try,化学必须要多尝试,而且应该是在合理规划后的不断尝试”。刘星目前的实验记录本显示他已经尝试了2000多个单元实验,其实验强度可见一斑。“在勤奋努力方面,董老师对我的影响极其深刻,他严谨踏实、努力进取的工作态度是我在科研道路上永不迷航的灯塔”,刘星告诉我们。

    很多时候,课题进展困难重重,面对困难,刘星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手里的工作暂时停下来,大量的查阅相关文献,并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一些问题,换一个视角去审视问题,并在这些横向、纵向的对照与审视中逐步修正自己的实验方案,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在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同时,也向最终目标——发表论文逐步靠近。

    律己助人,“拼命三郎”

    为人处事,贵在律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高度慎独的人不算多,刘星就是有着高度自制力的研究生。在董志兵老师赴德国做访问学者的一年期间里,刘星也并没有松懈,而是严格的按照导师的要求和安排,快速且有序的推进自己的课题,并通过自己的示范带领1421实验室的其他组员做好了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验,他也毫不吝啬地和组员分享,热心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实验上的bug。2018年暑期短期回家探望期间,他也收到了论文修改的催促消息,在此期间,他依然能坚持修改论文,并使得2篇论文都能被顺利接受。

    刘星也非常注重工作效率,心无旁骛是他能提高效率的一大法宝。他通常边做实验边做记录,合理同步处理不同的反应,多项工作并行完成,这种工作方式也被1421实验室其他组员竞相效仿。刘星说,“正是有了这种严谨有序、紧张高效的工作氛围,我们1421实验室在2018年也发表了16篇SCI论文,组里基本每个研究生毕业时会有至少4篇第一作者的SCI论文”。

    有些路很远很陡,走下去会很累;可是,如若不走,我们会错过很多美丽的风景。“我更想去看看沿途的风景,即使走下去会很累”,刘星对我们说。正是抱着对科研孜孜以求的态度,凭着对化学无限执着的精神,刘星在科研的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挑战自己。

    另悉,刘星已经同时收到著名有机化学家日本东京大学Shu Kobayashi(小林修)教授和武汉大学雷爱文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的邀请。我们祝这位科研道路上的“拼命三郎”能续写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