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线聚焦 - 正文

    彭石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资料来源:宣传部 外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8-09-19   浏览次数:

    (供稿 外语学院)

    彭石玉,中共党员,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5)、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1),武汉工程大学教学名师。2009年,彭石玉教授领衔申报“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遴选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全国900多所本科院校外语院系的2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2010年,主讲的大学英语课程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校省级精品课程。2012领衔申报湖北省省属高校重点(培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成功获批;2014年领衔申报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点成功获批;曾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改革课题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二等奖(2018);在国外四大检索收录论文4篇、国内CSSCI源刊、外语类核心期刊及其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8篇。社会学术兼职:湖北省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学生培养不遗余力

    优秀的导师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我很庆幸在我的求学生涯里,有这样一座‘超大尺寸的灯塔’,两度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使我迷途知返,我还是最爱我的工大”。曾经是武汉工程大学外院学院的本科生,毕业两年后又考回本校读研的张德玉同学风趣幽默地调侃自己的导师。

    “这些年经过彭石玉教授亲自推荐到985高校及世界100强大学读研深造的学生有数十人,他们成为武汉工程大学优秀校友的巨大资源库”。曾经就读于爱丁堡大学的柯昀晗同学和就读于南加州大学的何碧竹同学回校与本科生座谈交流时非常自豪,“早些年我们学校不是211,不是一本招生,很多国外大学录取名录上没有我们学校的名字,是我们的优秀征服了高傲的录取官。现在学校发展了,机会好多了,大家要好好珍惜!”

    在同学的眼中,常见彭老师出席院重大活动,好像很严肃,以为不可高攀。一旦接触之后,就像邻家大叔,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能言善道,深受学生喜爱”。求学期间获得校十大杰出青年、国家奖学金的张清清同学总是非常自豪地向学弟学妹这样介绍彭老师。

    “老师的第一次‘见面礼’就是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套价值数百元的丛书”,他说,“没有足够的输入,绝不会有你想要的产出”,刚接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录取通知的刘文俊同学回忆起跟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如果不是彭老师在研究生调剂库里百里挑一把我‘捞出来’,我现在可能还在深圳漂泊”。

    “无论是在学习科研还是在日常细节方面,彭老师亦师亦友,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本科毕业于外院学院、硕博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黎立夏博士感触最深。“在校期间,家境贫寒的我暗自努力,二年级时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三年级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彭老师为我上下奔波了两个月,找领导汇报、找职能部门沟通、找任课老师补修学分、找教研室组织提前开题答辩,这一切只为了成就‘灰姑娘’的梦想、成就一个家庭的希望”。

    黎立夏同学本科提前毕业拿到华中科技大学录取通知那天,“她到我办公室,说是报喜,脸上却不见一丝笑容。我请她坐下,她怯生生地说,‘老师,对不起!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却只能一小束鲜花感谢你’”!说着说着,小黎脸上就泛出泪花。“彭老师那天跟我谈了很多,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你个傻丫头,老师什么时候指望学生的回报!感谢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奋学习,争取考上博士,创造条件跟老师做同事’”! “这句话刻在我脑海里,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动力,后来我真的接着考上了博士,后来我真的做了彭老师的同事。博士毕业后,我哪儿也不想去,就是想做彭老师的同事,就是想回报母校!”这次,我发现黎立夏博士脸上泛出了红晕,透出些许的自豪与荣耀!

    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彭石玉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翻译理论及外语教育学。十余年来,他坚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主要的课程有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文化专题、翻译理论专题、比较文学、中外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与礼仪、英美概况与文化以及英语阅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重点突出,不断更新观念,注重教学策略,受到同行和学生的普遍好评。由于其在教书育人领域的突出表现,彭石玉教授被遴选为校级教学名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彭石玉教授近几年出版的著作及教材6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其他省级以上课题6项。

    彭石玉教授针对地方工科院校外语专业的特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倡导 “E+”人才培养模式,践行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发挥外语教学的工具功能(instrumenta1)和一体化培养功能(integrative),结合另一专业的学习,学生一方面掌握外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不同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发展和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E+”模式成为学校的品牌,全国各地30余所高校前来学习取经。以此为基础申报的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9年获得批准,多年精心打磨、悉心探索的改革成果也于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彭石玉教授在外语学院领衔申请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汉语语言文化推广的博士、教授共同创业。作为一位小有成就的外语教师,他认为尊重母语、传承母语是责无旁贷的。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化是民族的根,是自主创新的不竭源泉;爱护母语,就是爱我中华;维护汉语,就是维护华夏尊严。这是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要求,也是国家的语言战略。

    彭石玉教授长期在语言教学工作一线,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把科学研究成果加以提炼升华指导语言教学实践,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二等奖(2018)。

    “外来和尚”诵念真经

    彭石玉教授是2007年从湖南科技大学引进的“人才”,大家都从吴峰教授引进人才的先进事迹报道里略知一二。对于人才二字的解读,彭石玉教授早几年有句话听起来比较顺耳:我是个普通从湖南过来,希望不让大家失望!。关于这一点,学校领导比较一致的评价是:“彭石玉夫妇是我校引进人才最成功的范例之一”!而坊间最常听到的议论是:“根本看不出是引进人才,一见面就觉得他是身边的化院人。”

    当时在校办工作的董光尚书记记忆犹新:“彭院长千里迢迢从主席家乡夜奔武汉,还没来得及卸下行装,就风风火火赶赴在孝感天紫湖举办的暑假中层正职暑假研习班。会议期间,他的发言很有针对性,代表小组的发言也不拘一格,很受大家欢迎。特别是会议工作餐时,我带他去跟各部门、各学院领导见面,很多职能部门领导及学院领导的姓名他都能脱口而出。”这次会议之后,中层领导干部大都认同“彭石玉院长是个有心人,来工程大学之前肯定做了不少功课”。

    彭石玉教授担任院长八年期间,外院学院看来风轻云淡,波澜不惊,其背后的故事正是一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路线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功夫不负有心人,外语学院从“零博士、零教授、零平台”的基础课学院发展到今天成为教师队伍过百人、高级职称教师近半数、8位教授、20几位博士的特色型教学院,学院拥有了湖北省属高校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及专业学位点,为学校实现了两个“零的突破”,即学校唯一的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唯一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对外院学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外院学院在两年一度的校级先进单位评比中连续两届上榜,彭石玉教授本人也连续四年在中层干部年终考评中评为优秀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