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小事 育人需精心
——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先进个人何东升
吴韶芳 卢家祺 陈欣
近年来,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在质量工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考风学风建设、教学制度建设等方面表现优异。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凸显,教风学风日益浓厚,培养模式改革已具雏形,实践教学特色鲜明,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何东升,也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直接负责或参与了相关工作,深切地感受到学院的这些发展和变化。
何东升先后荣获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十大优秀青年”、“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审核评估工作先进个人”等十余项荣誉称号。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矿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武汉工程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
恪尽职守,勇于担当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教学管理工作点多面广,纷繁复杂,作为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何东升始终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工作落到细处,把事情做到实处。
审核评估期间,对于每一项工作任务,他首先做的是读懂吃透,将任务分解,把纸面文字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的措施再组织落实。无论是评估知识学习、教学档案资料清理、院部听课,还是课程大纲上网、试卷与毕业论文专项检查、教学文化氛围营造,都制定针对性措施,逐一落实到位,逐项检查监督,效果显著。校内审核评估工作中,学院教学督导听课评价排名第一、试卷专项检查综合排名第一、2016届毕业论文检查排名第三,总排名居全校第二。“大冶铁矿”实习基地建成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代表接受专家现场考察,受到专家高度评价。“四导一体”本科生导师制成效明显,科研开放课题新举措被荆楚网报道宣传。
以身作则,于细节处见作风。2015年12月,在学校《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印发后的第三天,何东升就连夜起草了学院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正式开始了学院审核评估准备工作。2016年12月,他每天晚上9点等女儿睡着后开始撰写学院的自评报告,反复修改,反复核对数据,花了半个月时间,写成了三万字的自评报告,报告获得好评。2017年上半年审核评估期间,好几个周末,他从十几公里外的家中赶到学校与装修工人一一确认教室维修细节,小到一个墙面的粉刷,一块天花板的更换,甚至是破损玻璃的更换。为了做好“大冶铁矿”实习基地接受专家现场考察准备工作,他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了文字材料准备、汇报PPT制作,以及专家现场考察接待准备等工作。
“每当回忆起这些场景,我都觉得充实,为自己能够参与这些工作并尽微薄之力而感到欣慰”。用踏实的工作来充实自己,这就是何东升对待每一项工作的原则与常态。
立足本职,敬业爱岗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在何东升看来,教学从来无小事,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细节都会影响教学质量乃至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名专任教师,何东升踏实教学,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每学年承担2门本科生课程和2门研究生课程,并指导学生认识实习,以高度负责态度完成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近年来,他承担了教学研究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先后获学校教学优秀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连续5年教学质量考核均为优秀。指导学生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3篇。
在专心教学的同时,何东升还潜心科研。他先后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武汉市“晨光计划”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等在内的十余项纵、横向课题。出版学术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中国化工学会2012~2017年度先进个人称号。
对于集体和个人工作上的成绩,何东升有着朴素的荣誉观,他说:“因为我身处了一个优秀的先进集体,所以才造就了我个人的小收获。教育是良心的事业,我们要秉持着这样的一份良心,铭记着这样一份教书育人的使命,无私付出。我所做的工作,都属于分内之事,同事们都在做。审核评估期间,有人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周末都没有时间陪陪孩子和家人;有人忙得只能花五分钟时间吃一个盒饭;有人值班到晚上十二点才打车回家;有人生病一星期都没有休息过一天”。不计较苦和累,不计较过得与失,更不计较过名和利,优秀的集体才能孵育出优秀的个人。
何东升始终秉持“学生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帮助学生。他连续5年担任班主任,4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2017年获评校“十佳班主任”。他担任班主任的2013届矿物加工1班曾获学校优良学风班,考研率达到35%;2016届矿物加工专业2个班级考研率达到36.3%,考研率和就业率均居前列。
除了担任班主任外,何东升还积极担任本科生导师。作为导师指导本科生40多人,3次获学院“优秀本科生导师”称号。他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被聘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朱永坤创业事迹获荆楚网报道。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承担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校长基金项目5项;指导学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第一申请人获批专利1项;吸纳学生参加科研课题50多人次;资助本科生参加学术会议8人次,指导1名学生在国内顶级学术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除了指导学生学业、就业、创新创业外,何东升十分关心学生生活。坚持走进学生寝室,坚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话,深入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他以吸纳学生参与科研形式资助困难学生,累计给学生发放助研津贴2万多元。得知班级上一位学生家长患重大疾病,他当即私人捐款1000元,为身处困境中的学生送去老师的关爱与温暖。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回顾两年来审核评估工作的感受,何东升总结出了一个字——实,忠实、踏实、扎实,正是他多年来辛勤工作的代名词。
灯火通明,漫漫长夜细心工作;桃李芬芳,默默奉献不计苦累。《礼记》言“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踏实前行,在细致中追求卓越,在奉献中争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