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线聚焦 - 正文

    覃凤英:起凤腾蛟 英才淑质

    资料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5-11-16   浏览次数:

    ——记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覃凤英教授

    校报记者 刘江 杨颖 周祎婷

    俗话说岁月不饶人,可年近五十的她拥有着年轻阳光的心态,岁月仿佛失去了效应;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多次参与应试教学改革, 并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大奖,她是我校2015年校级名师覃凤英教授。

    创新改革 打破陈规

    对于进展多年的教学改革之路,覃教授说:“老师不仅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符合时代的动态发展,针对性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她坦言,在探索教育改革之路时,曾尝试过各种方法来取得教学的进步。她打破“一个老师一台戏”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不再一节课从头讲到尾,而是多去启发学生发言,将“双向互动”运用于课堂,即引用大量鲜活的实例和教育短片来丰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节奏转动,同时老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课堂回答里,及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除了双向互动外,覃教授的“大实践”理论也在教学运用中颇有成效。她认为,学生若想在大学有所收获,必须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她经常在课堂上推行“大实践”理论,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例如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向学生讲解2008年的金融危机,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来向学生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等。

    专业知识的讲授以外,覃教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她说:“在大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需要做的只是加以引导,打开通向知识宫殿的大门,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门外的奥秘。”每次讲课完毕,覃教授都会保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交流讨论,通过推选学生代表上台演讲或辩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了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她积极的参与省市的教学研究项目,并参加了省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念》的建设。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她先后荣获2008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12年校教学优秀奖三等奖等,这些荣誉正是对她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肯定。

    育人为本 育德为先

    在当下一个物质浮华的年代,年轻的我们很容易受外界干扰,难静下心来认真听一堂马列主义思想课,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私下评价“枯燥无聊且毫无用处”。对此现象,覃教授解释到:马列主义并不像工科的技术学习,不能学完立刻实际运用,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在于从思想上纠正很多同学潜在的错误认知。毕竟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处于模糊朦胧的发展状态,心智尚未成熟以至于很容易受人左右。马列主义的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有更重要的职能,便是培养学生健康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学做人比学做学问更为重要。”

    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覃教授表示应该由浅入深,循循诱导。先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才能给予心灵上的引导。“用‘分数定成败’在大学学习中已然不全适用了,学习成绩虽重要,但不能代表一切。我认为学习态度更为重要,个人品质在这个社会非常重要,只有先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能够谈论学术、知识和成就。”

    桃李园中 良师益友

    覃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眼中她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谈及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师生关系,覃教授爽朗一笑地说道:“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不应该是道貌岸然的,也不该是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或完全仰视,应该是和谐、亲近的朋友关系。”覃教授提到一个教育实例:她教过的学生中,曾有一个男生与女朋友分手后便一蹶不振,了解到情况后,覃教授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对该生进行了一个长期的追踪与开导,终于在她不懈的努力和指导下,帮助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重新做回阳光少年。这个例子展现出覃教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关注与关心,与学生接触她始终秉持着“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在保持应有的师生距离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相对平等的朋友关系。

    随着网络新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对各类新事物广泛接触,思想也愈加多元化,谭教授与学生们的交流会产生一定代购。对此她表示:“代沟肯定存在,消除代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不断的学习进步,以新一代思考的方式看待问题,尽量帮助年轻人愉快而充实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美满度过大学生活。”

    “管住自己,天下无敌。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十六个字是覃教授送给当代大学生的箴言。这十六个字,将会带给迷茫行走在向阳路上的我们不少启示。覃教授温淑内敛、博知大气的气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禁感叹:“凤从腾蛟起,英才贤淑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