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热点 >> 正文

从历史文化遗产中感悟和增强文化自信

2020年05月13日 23:46 求是网 点击:[]

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第一天就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调研历史文化传承与交流。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去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调研时,首站选择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保护好我们的国粹”“讲好敦煌故事”,强调“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往国内考察调研中,多次将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西安察看古城墙保护状况,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在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即使在北京和天津考察工作时,他也就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

国内考察如此,国外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也总是在国事活动之外,挤出时间探访历史文明遗迹。他坦言“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实,从古城正定到榕城福州,从浙江、上海再到中央……无论是对有关报告的批示,还是到地方考察调研,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这方面工作牵之念之,而且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

在正定,他提出文化兴县、旅游兴县。他多次向河北省委详细汇报正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思路,省直有关部门随后拨出古建修缮专用款172万元。利用这笔钱,正定对隆兴寺方丈院、天王殿、戒坛、弥陀殿等进行了修缮和彩绘,正定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

在福建,他亲自当林觉民故居讲解员、推动修复保护林则徐古迹,对“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一直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在浙江,他总结出了城市、旅游业发展与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相结合的路子,对于文物保护“可持续”的思路更加系统、成熟、深刻,强调“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对文物项目的维修也要坚持保护第一、做到修旧如旧,坚持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他对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对立起来的行为进行严肃批评,指出“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

在北京,作为国家元首,习近平总书记从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高度,身体力行地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向世人宣示中华文明的特质与气质、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正如他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所指出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承载着文化自信,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关于历史文化遗产,总书记对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当从百年千年的维度去考量文明的分量、思索民族的复兴、掂量肩上的担子,就能清晰感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和紧迫。

上一条:《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下一条:教育部等八部门发文,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