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擦边录取”到保研清华,她完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的“逆袭”。在刚刚举行的武汉工程大学建校50周年高质量大会上,刘子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讲述了自己的励志故事。
“一开始,身边不少人都认为我把目标院校定太高了,但是我相信本科三年取得的成绩值得我去试一试。”给自己定了一个大目标的刘子茹是来自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本科2019级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年9月刘子茹如愿保研至清华大学。
均衡发展的刘子茹大学三年将自己学业、科研、竞赛、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一旦确定就立马行动。保持优秀的学业成绩,加入实验室进行科研项目,参加不同种类的竞赛,完成多样的学生工作……超强的行动力使得她每个领域都“拿得出手”。
高度自律的三年里,她将自己培养成了“学习er”“科研er”“竞赛er”“创业er”。连续三年她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均在专业前列,并在今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评国家奖学金。她发表了2篇SCI论文,1篇科技核心论文,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著。她还获得了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物理实验竞赛全国一等奖、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湖北省二等奖、数学建模湖北省二等奖等三十余项奖项……
敲了两次“清华门”
今年中秋对刘子茹有着特殊的意义,她接到了清华大学打来的电话,“恭喜你拿到了清华大学的预录取资格!”伴随着紧张和狂喜,刘子茹悬着的心终于定了下来,这些年付出的时光碎片涌上心头。高中时,刘子茹的手机壁纸里藏着紫色背景的“清华门”,对她来说,这是一个遥远而美好的念想,激励她一直往前走。
保研清华并非一帆风顺。今年7月,刘子茹参加了多所高校的夏令营,并先后拿到了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优秀营员offer。但她仍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清华大学的夏令营,遗憾的是,她获得了入营资格,却没能在面试中获得优秀营员offer。
“这扇大门就立在我面前,我怎么可能不去推开?”刘子茹没有把这次失利当做最后的结果,面对挑战,她觉得这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65天后,还有第二次预推免通道。她坦言自己也会害怕第二次又失败了,但一想到去清华大学读研是她心底最大的渴望,就抛开杂念,专注眼前。
“试吗?试。难吗?难。做吗?做。”刘子茹开始了一个人的“二战清华”之旅。她回忆复盘第一次面试“哪里不对”,总结了几点——英文文献翻译卡壳、科研成果介绍不够突出、自身的优势特色没有挖掘。“英语是我的一个bug,我连六级都没过。”65天时间,针对英语短板,她给自己列了一个“英语补丁计划”,每天啃下一篇英文文献,训练英文表达能力。她根据第一次面试经验拟列了长长的问题清单自问自答,反复修改打磨PPT,学习求职节目中面试的技巧,几页的自我介绍倒背如流……
“一次优质的面试,能让素未谋面的面试官在短时间内从人群中捕捉到你的闪光点。”2022年9月9日,她再一次敲响了“清华门”,这一次,她终于如愿以偿。
保研的“三驾马车”
刘子茹形容从高中到大学的跨度,像是溪流跌跌撞撞地冲进漫无边际的大海。刚进入大学的她还保持着高中的努力劲头,但她觉得停留在只知道上课下课的学习模式里,似乎已不足以支撑她进步。迷茫中的她隐约觉得要去做点什么,“大学应当是增长见识的地方。”
“难道我的大学也要过得和高中一样吗?”在自我怀疑中,大一下期末,刘子茹突然看到了申报校长基金的通知。初生牛犊不怕虎,她主动联系肖艳华老师提交了申报计划书。“确实不太会,但是她非常积极,韧性十足。”肖艳华对刘子茹称赞有加。一开始她是拒绝的,觉得大一学生理论基础不够,但刘子茹的果敢和执着征服了她——通宵达旦修改计划书,近乎漂亮的完成度让她刮目相看。校长基金项目是刘子茹的科研启蒙。
即使假期,空荡的实验室也还能听见刘子茹运行设备的滴滴声。机械化的熟练操作同活跃的发散思维在空气中争相展现优势。面对实验中待处理的各类数据、等待撰写的几万字计划书和论文,刘子茹认识到自己的软件能力有待提升,她自学了ChemDraw、Origin、Latex等专业设计模拟应用软件。结束导师徐志强带领下的甲醛、光气的含量检测实验后,刘子茹和团队的脚步没有停下,“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在后期的研发中他们完成了“便携式智能化光气含量检测系统”项目,并大胆成立了创业公司。
学科竞赛也是刘子茹“增长见识”的方式之一。在社团活动中,刘子茹结识了计算机学院的陈国攀同学,在他的邀请下刘子茹加入他的团队一起打比赛。陈国攀介绍道,大型竞赛往往会开设多个赛道供不同需求的同学填报,即便是跨专业,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参加。刘子茹瞬间被“点醒”,她开始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比赛的报名事项及参赛资格。
在有限的时间里,她将科研和比赛相结合,从实验中延伸做项目,从做项目延伸至创业,然后拿这些成果去打比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发表论文,形成了良性循环的闭环。最终这些成果不知不觉汇聚成了保研最坚实的底气。谈到保研资格,在刘子茹这里就是“三驾马车”:学习、科研、竞赛。“要保证自己的学业成绩在专业前列,要在科研和竞赛上有所成就,要将科研竞赛的成果转化为论文发表出来。”
一路逆袭的“反转”人生
“谁能想到,我高中是垫底擦边考上的。”来自云南昌宁县刘子茹回忆起从前的自己十分感慨,她初中时很叛逆,浑浑噩噩度过了三年时间,最后以年级1080名的“尾巴”进入当地的普通高中。然而这次擦边,却成为了刘子茹的第一个“命运拐点”。
倒数的入学成绩自然被分进了所谓的差班。性格开朗的她主动请缨当上了班长,刘子茹还记得,当时历史老师在黑板上出题无人回应,作为班长的她举手答对后老师对她说,“不愧是班长,答案正确,字也写得好,”这让她第一次体验到,原来学习优秀是一件如此愉悦的事情。自此,她开启了“打鸡血”模式,一路逆袭。
高一,她从年级1000多名进入前600名;高二,从前600名进入前200名;高三,从前200名进入前100,最终她以558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武汉工程大学,定格在前50名。高中三年,刘子茹用“艰苦卓绝”来形容自己,“除了学习以外其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干。”由于初中落下的功课太多,“那时候连二元一次方程都解不明白,但我会不停追着老师帮我补习。”她认定了学习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高考结束后,刘子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逆袭故事转发量破万,她也成为了所在高中的“传奇人物”。大学期间一直都有老师邀请她回高中分享自己的励志经历,但刘子茹觉得那些成绩已经是过去式了,她不想总是“炒剩饭”。她希望自己每个阶段都能“出大招”,都在进步,比如保研清华。
“焦虑的来源永远是自己的不作为。”大学期间的刘子茹更加自律,她几乎不允许自己处于“下一秒未知”的境地,习惯开展“打钩式”的每日计划——制定小目标,完成一个目标打一个钩。“制定计划后一定要完成,再晚也要做完,不给今天留缝隙,不给明天找困难。”
挂在她嘴边的永远都是去行动,“想多了得到的是问题,做多了得到的是答案”是她的座右铭。
多面立体的大学生活
在学校各大校园文化活动现场奔波忙碌的摄影记者里,刘子茹的身影经常出现。她与湖北共青团一起完成了“游工大校园”的直播活动,并利用无人机和相机打造了学校第一个户外多机位直播团队。“摄影是我大学期间最放松的方式,没有之一。”刘子茹将摄影视为自己的“娱乐项目”,她热爱摄影,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她会不定期拿起设备同喜欢摄影的朋友一起出行采风,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到身心无比放松。
刘子茹是公认的“美女学霸”。对此,她一直辩证看待。一方面,她觉得外貌和实力并驾齐驱固然美好,但实力在她心里永远是“硬杠杠”,“个人的实力永远凌驾于任何事之上。”而另一方面,她觉得“形象管理”是重要的,她会早起花上半小时捯饬自己,在她看来,干净利落的形象能够帮助她有效沟通,也会让心情更舒畅。“哪怕实验再多也不是蓬头垢面的,每次见她都是清清爽爽的。”肖艳华打趣道。
“一个畏手畏脚的我,在不断锻炼之后,也逐渐从生涩走向了成熟。”以兴趣为媒,刘子茹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专业的好友,激发了自己内心的热爱因子,她总说“我认识的学长学姐,课内和课外都兼顾得很好,他们教会我很多课上学不到的。”在她的身上,已经看不见刚入校那个青涩的影子,她正大踏步往前走。
跟着她的脚步,可以看见身为校团委宣传部负责人的她,站在各大典礼的前列咔嚓摄下定格的场景;身为2021级英化班副班主任的她,笑面莹莹地站在黑板旁关注英化班每一位同学的成长;身为本科药卓党支部副书记的她,一次次地带领支部的同学活跃在不同的活动中。
采写:朱静怡 姚一琳
刘子茹个人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团委宣传部负责人
本科药卓党支部副书记
本科2021级英化班副班主任
校优秀共产党员
校优秀学生干部
校优秀共青团干
校宣传文艺标兵等20余奖项
发表SCI论文2篇
发表科技核心论文1篇
申请发明国家专利2项
自主研发“楚工柏清软件”并申报国家软著1项
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
物理实验竞赛全国一等奖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湖北省二等奖
数学建模湖北省二等奖
计算机设计大赛湖北省二等奖
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湖北省二等奖等三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