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姚一琳
4月15日,在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之“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教育”学术活动上,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陈波教授团队获颁“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入选证书。他带着研究生们共同打造的“罗田县温泉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营造赋能乡村”项目入选,2023年11月25日,此案例被中央电视台《乡理乡亲》栏目专题报道。
温泉村、苍葭冲、幸福村、冷水井村、膏药铺村、乘马岗……陈波教授5年间带领学生走遍了湖北省的村村落落。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系的专家学者,他将专业课堂搬到村塆田埂,驻扎农村做方案,携手村民做改造,用身体力行的“泥腿子”踏出了一条艺术设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公益路径。
近年来,陈波教授收到多封基层组织的感谢信,他的事迹获得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湖北省城乡与住房建设厅、湖北省财政厅等部门的高度认可。今年初,他获评湖北村镇建设协会2023年度“先进个人”,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获评2023年度“先进集体”。
近日,学校授予陈波教授“四有好导师”荣誉称号。
5年时间,近30场公益乡建工作坊
3月下旬,陈波带着4名研究生赶往麻城市乘马岗,对当地的乡村红色古街进行为期5天的实地环境改造工作。作为此次改造的总设计师,去年11月他将该项目引入22级环境艺术研究生课程《乡村生态空间景观设计》,全班根据实地调研报告做出初步设计方案,并邀请其他高校和企业专家对方案进行评点和指导。3月初团队再次前往乘马岗与村民们沟通确认方案,才有了这次的实地改造。
自2019年至今,陈波带着专业教师和学生团队与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开展校企合作,作为环境设计总导师参与了近30场公益乡建工作坊。每场工作坊从前期调研、设计方案到现场蹲点指导施工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其中精力和时间的付出,对陈波和他的学生们来说,都是一场场乐在其中、受益匪浅的公益之旅。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村的艰难、困境和渴望,也希望农村越来越好。”在汉川汈汊湖附近长大的陈波对乡村发展的痛点了然于心。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改革信号,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体现出对乡村的文化内核、内在和谐和精神风貌,以及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高度重视。
而就在五年前,陈波读到他的美术启蒙老师王伟华先生的著作《简单乡建》,对乡村建设的理念产生了新的思考。“美丽乡村建设绝不仅仅是搞单一的景观设计,还必须以群众为本,只有激发了村民的内驱力,乡村的发展才可持续,才有意义。”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使命感,陈波开始结合专业投入一场又一场的公益乡建工作坊中。几年来的探索让他越来越坚信,环境改造只是一次启动,一个抓手,“通过和村民们一起改造他们的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来‘振兴人心’,才是乡村建设的核心,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这与湖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大力开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不谋而合。活动的核心就是发动群众来建设乡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乡村景观设计必须与共同缔造相结合,我们要做出‘接地气’的设计方案,尊重村民的实际需求,发动他们来共同参与,最后让他们自己来维护和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形成和和美美的乡村氛围。”陈波兴奋地说。
不仅是环境改造,更是“共同缔造”
有了政策和理念的双重“加持”,乡村环境设计的思路在陈波心中越来越明晰,公益乡建之路也越走越宽。2023年11月25日,中央电视台《乡理乡亲》节目报道了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温泉村史家坳修建乡村广场的共同缔造活动。作为此次广场修建的总设计师,陈波带着4名研究生全程深度参与其中,他组织学生们在调研基础上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拿去现场跟村民们沟通协商,与村民们演绎了一场振奋人心的共同缔造“协奏曲”。
研究生王心悦是温泉村广场修建的设计主创之一,“你这效果图太好了,一看就是骗人的。”他们的设计图遭到了村民直截了当的质疑。这其中不乏有建设资金缺乏的原因,村民们朴素地觉得,“没有钱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这么大的建设。”然而这对陈波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一幕——他们擅长的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来进行环境的设计改造。
于是,陈波带着学生以及村干部们上山砍竹子、下沟捞石头、滩涂挖野草,就地四处寻找建设材料,并发动村民们捐赠一些家里的废旧物料。同时,在和村民的沟通过程中,陈波设身处地尊重当地的民俗,将广场中间的“风水池”精心改造成一个有小鱼小虾、水草植物的小型生态循环系统。村民们从质疑排斥到干劲十足,纷纷投工投劳参与广场修建,期间他们还成立了关爱协会,全村人一起包饺子慰劳出工出力的全体村民们。
“跟着陈老师一起做乡村景观设计真的很有意义感和成就感。”研究生侯梦洁看着导师带着村民们从空地上一砖一瓦的布置,到集老人聊天、妇女跳舞、孩子玩乐于一体的休闲广场的建成,十分感慨。在施工过程中,陈波带着学生和村民一起干活,从早到晚寸步不离,“任何一个细节都要在现场完善。”在陈波看来,他们一方面要把保留乡味韵味的生态化绿色化设计理念融入到施工细节里,一方面又要尊重鼓励这些并非专业工人的村民们的热情投入和辛苦劳动,要达到二者的平衡,和大家伙儿并肩劳作是最好的办法——“说白了这就是共同缔造”。
在陈波和学生们的努力下,温泉村广场修建的资金预算从20万元减少到了5万元,完成了村民们觉得不可能的修建成果。村民们的活力也被点燃,不仅广场成为村里休闲聚集的一道风景线,举办饺子宴也成为了温泉村逢年过节的延续性活动,“村干部说这么多年了还真是第一次感受到这么凝聚和热闹的景象。”每次收到这样的反馈,陈波心里都感到十分踏实。
让环境设计专业村塆田埂“落地生根”
“我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须参加乡村振兴建设。”近几年来,陈波的每一届研究生都跟着他“颠簸”在公益乡建的路上。2022级研究生王宏卓已经跟着陈波老师参加了10多个公益乡建项目,早在他入学前的暑假,就和其他3名同级的研究生以及3名本科生一起前往罗田县苍葭冲,参加为期一个多月的核心旅游景观提升工作坊。
王宏卓回忆,当时正值7月下旬酷暑时节,陈波老师带着他们顶着38℃的高温天气,在苍葭冲的巷道乡野间实地勘察,测量记录地形数据,然后分组设计方案跟村民们汇报。方案确定后,大家又继续和村民们一起同吃同住,当起专业小工帮助现场施工。“期间大家还中暑了,但是看到村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就会觉得再苦再累也特别有意义。”如今的仓葭冲已被打造成为“荆楚家学第一村”“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精选试点村”。
2023届本科毕业生王婷也参加了仓葭冲的乡建项目,以此做的毕业设计在应聘武汉市硚口区一家设计院时备受称赞,她顺利成为一名乡村景观设计师。王婷告诉记者,她是在大二时上陈波老师的课上开始接触乡村景观设计,当时陈老师将洪湖瞿家湾滨水景观提升设计活动引入课堂,作为大家的课程作业。王婷小组的方案脱颖而出,陈波便带着大家前往现场考察体验,而后指导他们参加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在学生们眼里,陈波老师既严厉又亲和。严厉的是他在专业上的“吹毛求疵”,“一个方案要修改十几遍,施工现场也要事无巨细地‘盯’着落实。”亲和的是生活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带着他们村村落落地跑,叮嘱他们如何和村民们“唠嗑”,村里呆久了偶尔也要带他们出去“搓一顿”……“老师真的是个性情中人,对乡村振兴的热情和责任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王宏卓说。
“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建设,乡村振兴需要有情怀的、懂乡建的、为村民着想的专业环境设计师。”近几年来,陈波不仅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去到村塆田埂做设计,同时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将乡村振兴设计实践项目引入教学课程,孜孜以求引导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关注乡村,认识乡村,服务乡村。他还开展了多场网络公益讲座,不遗余力传播“共同缔造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等实践经验和设计理念。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它关系到我们的‘根脉’,关系到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陈波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