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及创新团队入选《湖北科技年鉴》

2014年09月22日 11:05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邱峰) 近日,《湖北科技年鉴(2013)》已完成编纂工作且正式出版,主要记载了湖北省2013年度的重要科技成果、科技工作重要活动、优秀科技人物事迹及有影响力的团队、科技风采等。我校电气信息学院洪汉玉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轧机生产线钢坯实时监测识别与控制系统”及我校“光电信息与图像处理”科研创新优秀团队入选《湖北科技年鉴(2013)》。

附:

《湖北科技年鉴(2013)》在第336-337页用两个版面3000余字介绍了我校科研成果“轧机生产线钢坯实时监测识别与控制系统”及“光电信息与图像处理”科研创新优秀团队。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为实现武钢重轨钢坯从炼钢到轧钢的支支跟踪和生产过程及质量的时事监控目标,解决轧钢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而引起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武汉工程大学洪汉玉教授主持研制了轧机生产线钢坯检测识别和生产流程多级网络控制系统。取得了四个方面的科技创新。(1)钢坯到位检测和生产流程多级网络控制。(2)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复杂条件下钢坯字符定位与提取。(3)基于字符结构特征的智能仿生识别。提出了基于智能多代处理的钢坯字符切分方法和基于字符结构特征的智能仿生学字符识别方法,对正立、倒立及侧立的钢坯字符都能做正确的识别。识别正确率达95%以上,比现有方法提高了10个百分点,耗时为3~5秒,满足生产线的要求。(4)钢坯信息网络传输及钢坯支支跟踪。实时传输钢坯在上料、装炉、加热、出炉、轧制过程、工艺数据等信息,信息流和实际物流同步,实现钢坯从炼钢到轧钢及产品质量的支支跟踪。该成果在武钢重轨轧机生产线上取得了成熟应用,极大降低了轧钢生产线上工人的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在武钢重轨轧机生产线上得到了成熟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年生产率提高15%以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武汉工程大学教研创新优秀团队光电信息与图像处理由洪汉玉教授于2004年开始组建,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团队成员合作在图像处理及应用方面近年连续获得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外权威期刊《optical engineering》、《optics communications》等及国内核心期刊《计算机学报》、《自动化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宇航学报》等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现代图像图形处理与分析》、《气动光学效应校正》等共4部。在国际学术界首次提出了多谱图像统一复原算法,解决了多谱图像的清晰化复原问题,提高了目标探测、定位与跟踪精度。

团队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与国外有影响力大学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迪肯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仁荷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长期的稳定的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关系,先后承担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北京交通科学研究所、公安部信息网络安全研究所及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的科研任务。湖北电视台、武汉晚报等多家媒体对该团队在目标识别和图像处理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进行了多次公开报道。

上一条:习近平: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下一条:荆门市科技局一行来校洽谈校市合作事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