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语学院迎校庆五场高端讲座的收官之作, 11月15日下午2点,在学生处的大力支持下,外语学院有幸邀请到了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协会副会长,全国英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赵一凡教授到流芳四教多功能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钱钟书《围城》解析”的学术报告会。四教报告厅座无虚席,外语学院院长彭石玉、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杨进、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教师以及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师生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彭石玉院长主持。
赵一凡教授从《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起,作为钱老的学生,赵一凡教授感受颇深,感言从钱老身上学到的知识将受益终生;接着,赵教授一一讲述了《围城》中方鸿渐、赵辛楣、唐晓芙、孙柔嘉等四大主角的起名来历及人物性格命运做了深入分析,并旁征博引,列举了《楚辞》、《易经》、《诗经》、《红楼梦》、《傲慢与偏见》、《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等众多古今中外著作中的诗句典故作证。然后又从《易经》角度出发,指出《围城》可以渐卦形式分为六段,又可以商周九鼎模式分成九段,突出了作品的“戏谑模仿与觑巧通变”,为读者提供了研究《围城》的新思路;在解析到笔录所得时,赵教授仿照电视剧模式辑做了十段笔录,引用了国内外大量名著《楚辞》、《红楼梦》、《名扬利》等中的典型人物及人物关系,与《围城》中方鸿渐、赵辛楣、唐晓芙、孙柔嘉四人之间的爱情纠葛进行了对比与比较,为同学们深刻形象地诠释了他们的复杂关系。
赵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博得了阵阵掌声,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对全校师生从中外文学比较中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对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启迪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报告会的互动环节中,赵教授称赞我校青年学子问题提得好并说:“要有基本原则,但又不能过于拘泥于方圆…,这才是不失大节,才是大智慧。”赵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学院院长彭石玉以“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怀”为题总结指出,赵教授大量的旁征博引地对《围城》、对钱钟书的理解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思考,让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学的道路上的深刻反思和让我们在学习上认识到不仅要具备“国际视野”还应该具备“民族情怀”,学习一门语言不仅需要中国文学知识,更加需要外国文学的打通,此次报告会给我们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启迪是潜移默化和长久的。
讲座之余, 赵一凡教授还饶有兴致地到外语学院“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指导并与学院领导和骨干教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