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化杯”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决赛现场纪实

5月26日,由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举办的“宜化杯”第一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决赛在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等12支团队参加了角逐。
“本设计组所涉及的项目是以乙腈、氯化氢、液氨、甲醇作为主要原料的年产2000吨盐酸乙脒项目,该项目选址在武汉市化工开发区。作品以本团队多年的实验室研究数据为基础,根据现行化工项目建设相关规范和设计大赛要求进行设计的。”武汉工程大学恒绿代表队队长马超首先发起了攻势。他们的作品,其特色在于整体的程序很细致,可行性很高,并且已经在试生产了。
紧接着,由廖伯凯领衔的武汉科技大学队步步为营。他们的参赛作品是武汉化工新区年产20万吨碳四烃芳构化工艺设计。他们作品的特色是以年产80万吨乙烯工程投入运营为依托,进行设计开发。该团队中,廖伯凯完成4个比赛项目,还参加了商务英语的备考。“我建议下一届比赛的学弟学妹们,利用更多有利资源,并严格按照大赛的要求来完成作品。”廖伯凯深有体会地说。
长江大学Echo团队参赛作品是甲醛项目设计,其特色是通过3D立体的效果,将尾气循环的环保节能理念贯彻其中。“通过这样的比赛,自己对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队长王熹表示。
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武汉工程大学的恒绿代表队年产2000吨盐酸乙脒生产项目的作品摘得首届“宜化杯”桂冠,武汉科技大学队年产20万吨碳四烃芳构化工艺设计作品获得了二等奖,长江大学Echo团队甲醛项目设计作品也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二等奖。
“我从此次比赛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我觉得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通过听取评委的意见,我觉得以后我们应与工厂的高工们多打交道,认真学习制作三维动画。”马超坦言道。
“人才创新是教育之本,大学是创新的基地,也是大学生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团队精神,使实践成才的热情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张彦铎说:“希望通过这个竞技与交流的平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以赛带练,进一步推动改革与实践所学到的知识。”
“湖北省是教育大省,但是高等教育转化为实践发展不足。本次大赛突出以赛促学,工程技能发张;发展针对性,实用性以及以赛为盟3个目的。希望通过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提高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组成有机整体,提高质量,形成多赢的格局,以达到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效果,更好地服务全省。”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丁铱主任总结说。
详情请见:http://www.ccin.com.cn/ccin/news/2012/06/01/2298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