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念明 通讯员邓新洲 陈欣
秀气阳光,笑意嫣然。
她缓缓行走在校园里,与常人无异。只有右手拄着的一根拐杖告诉我们,她是一名靠假肢走路的女孩。“双脚截掉了,假肢却让我增加了两厘米的身高!”言语间,她乐观而豁达。
她,韦庆秀,25岁,出生于广西都安县农村的壮族女孩,武汉工程大学2010级广告设计专业学生。
她的阳光,她的自强,感动了很多人。
第一次截肢
难以承受的痛
韦庆秀的苦难,起于所患“马蹄足”——行走不便,经常摔伤。5岁开始,她便与病痛相伴,经常因住院而休学。
高中三年,她先后做了7次手术,上学时间仅有一年半。学业耽误太多,高三的时候,韦庆秀转学艺术专业。
2009年7月,参加完高考,韦庆秀被确诊患有双下肢骨髓炎,左腿必须截肢。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难以承受。在医院住了10多天,她仍不答应手术。慈爱的父亲,说服她接受了左腿截肢手术。
术后,尚在住院的韦庆秀,接到了武汉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第二次截肢
她找到快乐的理由
2009年9月,截肢手术刚过20多天,她在弟弟的护送下,辗转千里来到武汉工程大学。到校后,假肢磨破了左腿,钻心的痛,“幸好,同学、老师都很关照。”
初装假肢的左腿,并不适应。一次次摔倒,同学们上前扶她,总被她微笑着婉拒,然后一次次站起。令她开心的是,适应了假肢的左脚,比过去走路稳多了。
2009年12月中旬,韦庆秀右腿出状况了——经常磨伤,而且严重。同济、协和医院的专家诊断后,建议右脚截肢,“没有了左脚,又要失去右脚。这路,该怎么走?”
大一上学期结束,韦庆秀到省中医院接受中药保守治疗。
然而,一个月的治疗,却没有什么效果。
她决定截肢。
她为截肢找到了快乐的理由,“再不用反反复复地治疗了,既能减轻家里负担,也能安心学习。早点截肢,还能多保留一部分小腿,方便以后安装假肢……”
2010年3月,韦庆秀再次截肢。武汉工程大学师生为她筹集款项4万多元。新八集团喻友旺获悉,送来了1万元善款。
术后,韦庆秀休学,回家休养。
大学校园
她用笑容回报生活
2010年9月,韦庆秀重回校园。
她常用父亲的话鼓励自己,“世界上有很多人看不见,不能走。要知足,要感觉到自己的幸运。”乐观而阳光的心态,就这样在心里生根。
在全校第一届心理剧大赛上,韦庆秀和同学组队参赛的心理剧,讲述了一个被领养孩子的故事——他不听养父母的话,不合群,叛逆;但在梦中“天使”的劝导下,逐渐成长为有用之材。“天使”的扮演者,正是韦庆秀。“
我要成为那样的天使,不仅自己心态好,还能帮助别人。”
学校有公益活动,她经常去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后,还想做一名志愿者,为社会尽一份力。”
每天上课,韦庆秀都会提前出门——因为走路比同学要慢一些。她练瑜珈,下围棋,还喜欢打乒乓球。
“她非常开朗。”辅导员田震宇介绍,韦庆秀每门功课基本都在80分以上。她先后获得了艺术设计学院第二届形象设计大赛第三名,第三届工程大学漂流活动诗歌朗诵比赛第一名。她加入了学生会,成为创作中心干事。
到武汉三年了,到校门口买衣服,算是她离学校最远的距离了。“不能长时间走路。超过一个小时,腿就会很痛。”闻名已久的黄鹤楼、东湖等景区,她还从来没有去过。
虽然才大二,她已在为未来做准备,“本科生就业压力很大,我不会把自己局限在本专业内。双休选修了工程管理双学位。”

详情请看: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20223/hbrb165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