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桂昭明教授在“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发表演讲

2016年01月21日 21:14  点击:[]

本网讯 2016年1月17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百位国内人才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企业界人士共聚一堂,充分发挥资深人才专家智力密集的优势,深入交流“十三五”规划实施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共同探讨如何尽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才制度优势。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文件中指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中央在文件中将“人才发展的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以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提到了“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突出的位置。

本次“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在这一背景下举办,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研讨“十三五”建议的实施与落实,凝聚国内资深人才专家学者对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和集思广益,发挥智库服务决策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何宪,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西南财经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主持开幕式。

本次圆桌论坛会议由“十三五规划与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如何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四大议题组。

第二场圆桌论坛中,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原院长曾湘泉、武汉工程大学原副校长桂昭明、中国海洋大学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薛永武、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马抗美、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区总裁陈新华等嘉宾,围绕“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主题,就加快人才改革和创新的路径、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展开全面讨论。与会嘉宾表示,人才机制体制改革要重视大数据、智慧化、移动终端、云数据的时代变革背景,要把人才战略规划的评价实施机制放到一个重要角度来考虑,人才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破除四个脱节、实现四个对接。

我校桂昭明教授在第二场圆桌论坛中发表的题为“人才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破除四个脱节,实现四个对接”的演讲中指出:目前我国人才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中,存在科技人才同经济的脱节、人才创新成果同产业的脱节、人才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脱节、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脱节等“四个脱节”现象。桂昭明强调:习近平关于“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的论断,为破除“四个脱节”现象指明了方向,这就是实现“四个对接”主体——“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等三项对接,是人才与经济的对接。“科技人才同经济的对接”,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就是要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就是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吸引人才集聚、孵化创新企业、孕育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个对接”的关键是人才与价值的对接。核心是要激发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科技领军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化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据悉,“中国人才50人论坛”将坚持深入优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焦中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架设起学术研究、企业人才与公共政策之间的沟通桥梁。每届参与研讨的50人均为来自官、产、学人才工作相关的高端人士,为提升中国人才理论发展、推动中国人才学的建设,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建言献策。

出席本次“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的嘉宾还有中国组织人事报社长张宝忠等人才研究专家代表,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四川、青岛、东莞、宁波等地组织与人事人才部门代表,以及来自新华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广东卫视等媒体的代表。

详情请看:http://www.ccg.org.cn/Event/View.aspx?Id=3334

上一条:团省委互学互检组考核我校2015年度共青团工作 下一条:我校喜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冠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