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罗琼)近日,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发来感谢信,感谢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王琰教授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的大力支持,对王琰教授在担任ITER项目国际评审会主席期间所作的贡献表示充分的认可和感谢,高度赞扬王琰教授“出色地履行了ITER项目国际评审主席的各项职责,专业素养优秀,工作态度认真”。
ITER项目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的一项多边大科学国际合作计划。2015年王琰教授从德国回国加入武汉工程大学,在机电工程学院良好的科研平台上,带领研究生团队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简称ITER)加料送气系统(GIS)和辉光放电清洗系统(GDC)的工程设计工作。2018年,在团队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我校与国际ITER组织正式签署学术与科学合作协议,成为继华中科技大学等三所高校之后第四个直接与国际ITER组织签署此协议的中国高校。三年来,王琰教授先后担任多个ITER工程项目的国际评审会主席,严格按照ITER既定的国际评审规则主持会议,组织各国专家畅所欲言,出色地履行了各项职责,保证了项目相关采购包的顺利执行,得到了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和ITER组织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2019年王琰教授团队将继续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ITER送气系统和辉光放电清洗系统的工程开发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合作。由于项目工作需要,团队青年教师曹吉胤博士已于2月24日抵达法国,在ITER总部进行为期一年的在站科研和工程协调工作,这标志着我校在此尖端领域的国际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2019年,在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管道压力容器工程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团队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展开科研工作,为中国制造重大装备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GVB and I&C设计评审会上各国专家就工程设计展开讨论

团队青年教师曹吉胤老师到达法国ITER展开在站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探索推进,我校专家教授主动作为,乐于奉献,敢于担当,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各类科技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规划,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也为我校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提升学校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审稿人:董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