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湖北篇)

2019年11月02日 09:07 中国教育报 点击:[]

将立德树人理念渗入高校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湖北:五条思政链 织就育人网

“西方宣扬中国崩溃论时,中国为什么一直风景这边独好?”“中国能走出历史周期律吗?”……自新学期开课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中国”课迅速走红,能容纳200人的教室节节课爆满,连走廊都坐满了蹭课学生,以至湖北很多高校众多思政教师纷纷前来取经。

湖北有高校129所,拥有学生150余万名。面对如此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如何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让所有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任务举措,湖北省委将高校思政工作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创新推出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五个思政’,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王艳玲说。

多维发力构建育人新格局

“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为时10年左右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相关国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会明显增大,事关兴衰成败。因此,一些西方国家要设障对我们进行全面遏制,而这恰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必须跨过的坎。”在开学第一课上,面对数千名新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赵凌云结合世界多国发展的历史史实,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课后,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新生党亚茹难掩激动:“没想过校长会亲自来给学生讲思政课,更没想过思政课还能上得这么吸引人!”

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碎片化”现象,如何树立起新的思政观,形成育人合力构建新时代育人共同体?这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湖北省委把高校思政课紧紧抓在手上,开展大宣讲大调研大督查工作。省委主要领导纷纷到高校调研、听课,省委书记蒋超良深入高校为大学生授课。按照“蹲点、连线、管片”原则,省教育厅各部门共深入20所高校、84个院系,抽查工作台账450卷本,听课160节次,发放学生问卷6000份、教师问卷840份,召开座谈会57个、随机访谈师生850人次,挖掘典型个案37个、征集对策建议1986条、形成151份调研报告……

在此基础上,湖北省教育厅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以及考核标准化,将相关工作情况纳入处室和个人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各处室(单位)对联系高校建立起动态分析、定期报告制度,以确保相对成熟的改革经验能够及时得到推广应用。

“如今,省领导到高校作报告达100余场,带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各级领导干部讲课4092场次,挖掘出武汉大学‘思政慕课’、湖北经济学院‘当代中国’、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杨克思一微一说’等一大批特色创新案例,思政课教师队伍变得有力量、有声音。”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宏说。

精准滴灌避免千人一面

“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红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3支铁流从这里奔涌而出。3支红军部队中,每3名战士中就有一名红安人,每4名烈士中就有一个是红安籍……一曲曲熟悉的旋律在剧场回响,先辈的感人事迹让现场无数师生落泪。

这是黄冈师范学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剧目演出中的一幕,演出展现了黄冈儿女在黄麻起义、中原突围等重大历史节点的革命史实,将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200多位将军、48万名英雄儿女的光辉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学校扎根大别山革命老区,以一届又一届新生接力演出的形式,将起伏跌宕的大别山革命史搬上舞台,让红色资源‘开口说话’,激活学子血液中的红色基因。”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兵说。

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千人一面、千书一面的情况,湖北在多维发力的基础上,结合因校而异、因课而异的“精准滴灌”方式,制定并实施《“五个思政”改革示范点实施方案》,确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为综合改革示范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黄冈师范学院等10所高校为单项改革示范点,围绕“五个思政”中的一项拓展深化。

在武汉大学,专业课堂上出了浓浓的“思政味”。这里有6位院士持续20年同上一门教书育人课,院士里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61岁,其中5位都过了退休年龄。他们重言传更重身教,其师德师风就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

每年重新备课加入新内容、提前一刻钟到达教室、专程从外地甚至国外赶回来讲课……每当校园里的梧桐叶开始飘落时,6位院士会从天南地北陆续回到“测绘学概论”的讲台上,台下是刚走进象牙塔的大一新生。

6位院士早年求学时期,诸多测绘先驱都亲自为本科生讲课,王之卓、李德仁、龚健雅更是“三代同堂”——王之卓是李德仁的导师,王之卓和李德仁是龚健雅的导师。师徒三人曾赴海外留学,学成后都毅然选择回来报效祖国。

“我的导师王之卓院士常常晚间去学生宿舍答疑,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即使雨雪天道路难走、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幼稚,他也总是一日不落,耐心讲解,循循善诱。”李德仁院士在课堂上向学生谈起往事。

为了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全景全貌又有焦点聚焦,既有“面上广度”又有“点上深度”,湖北还专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省级网络思政中心、省级辅导员培训研修中心建设,对全省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培训,共推出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146项、实践育人特色品牌103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67项。

“立体化思政”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因母亲身患重病,10岁时我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凌晨3点开始烧水、磨五六十斤豆子、做100斤豆腐,然后将豆腐背到集市上进行售卖。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晚上泡好的豆子早上总会结成厚厚的冰块,我只能将冰一点点凿碎捞出来。长此以往,我的手上到处是冻伤……”带着妈妈上学的武汉工程大学新生贾鑫,在湖北“百生讲坛”上面对百万师生结合自身故事,就“新时代青年之担当”话题进行多样化诠释。

为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湖北在学科支撑、课程载体、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环境为保障的育人作用,立体化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易班”等网络思政学习平台,推动高校成立学习新思想研习社、学生党支部书记“双引领人”制度等,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理想育人效果。

“自学校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育工程以来,各级班委互相督促,帮助同学们从入学伊始进行学业规划、培养学习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几年来,我亲眼见证了一股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良好学习风尚的形成。”湖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梁雨桐说。

在自育工程的引导下,一些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学困生”查缺补漏。众多湖北大学学生受到感染,竞相参与到“小讲师”的队伍中来。学生之间还自发成立了“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帮扶小组,仅大一年级就有64个专业建立了389个学习帮扶小组,开展4583次学习帮扶活动,覆盖2000余名学生。

在三峡大学,全体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各学院主要负责人每人联系一个学生寝室,担任荣誉寝室长,为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等提供帮助。此外,学校通过“互联网+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利用一键报平安、突发事件上报和心理危机识别等功能模块进行信息化和网格化管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而华中农业大学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精神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在体育馆造景过程中利用废旧材料体现环保理念,使附近草地上的夏槿长成了“五环”;“好端端的一块草地马上就要变成路了,同学于心何忍?”院士为呼吁文明出行亲手竖起草坪告示牌;在数千亩的校园农田里,学校构建起“柑橘院士”“水稻院士”“油菜院士”为首的师生“手把手”实践育人体系……

在“五个思政”的“良田沃土”上,湖北先后涌现出克服身体缺陷直保清华博士的魏振、获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陈春林、捐骨髓千里救人的华中科大90后博士生、因救山火不幸身亡的大学生杨高飞、“同心兄弟”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团体,在朋辈大学生中形成了“示范效应”和“联排效应”。

“下一步,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对照改革示范点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价,深入总结各高校改革示范点经验,形成推进高校‘五个思政’改革指导意见,在全省高校深入开展‘五个思政’建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铸魂。”王艳玲说。

原文链接:将立德树人理念渗入高校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湖北:五条思政链 织就育人网-《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11/07/content_508442.htm?div=-1

上一条:德国汉堡大学多语言研究中心教授来我校讲学交流 下一条:正校级干部叶芃为机关党委第十四支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