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陈欣)2024年金秋十月,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多功能报告厅内洋溢着浓郁而炽热的学术气息。
10月27日上午,由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智育未来·拥抱智能时代——湖北省高校新生同上人工智能通识课”系列活动第一课(以下简称“第一课”)在此盛大启幕,引领全省高校新生迈入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前沿,共同探寻人工智能发展未来。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鄂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卢辉等领导出席“第一课”活动,武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汪伟主持课程开课。在汉高校师生代表,人工智能专家教授和领导线下参加第一课活动,全省各高校2024级新生线上参会,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同赴知识之旅。
据统计,全省约13.73万学生参加了湖北人工智能通识课第一课的学习活动,共计84.7万人次给课程点赞。
报告会现场
周静厅长在课前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已提出明确要求。人工智能拓展了大学治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边界,使智慧治理、高质量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更大规模的交叉融合成为可能。湖北省作为高教大省,拥有显著优势,正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变革,启动赋能教育行动,推动智能技术教育、应用和创新。人工智能通识课的系列课程正是我省面向所有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一次全新尝试,目的就是要不断拓展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全面提高我省大学生人工智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希望全省高校和广大师生以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契机,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创新和保护等方面取得更多更好成果。
周静厅长讲话
汪伟书记向出席“第一课”活动现场的朱松纯教授、周静厅长、卢辉副市长等领导和专家及参加课程的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武汉工程大学立足我省科教优势,联合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院校,融合人工智能产业、行业需求,牵头推进建设湖北人工智能学院,创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育模式和机制,高效链接国内外人工智能的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和实习实训基地,构建高质量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人才培育新路径,激发服务湖北发展新动能,为湖北省的人工智能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做出贡献。
汪伟书记主持
朱松纯教授是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人工智能专家、兼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湖北人工智能学院首席科学家。在现场,他以《通用人工智能:迈向人机共生的智能时代》为题讲授了湖北人工智能通识课第一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路径。
课堂中,朱松纯教授从介绍通用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入手,回溯了人工智能的历史与趋势,阐述了通用人工智能从数据驱动到价值驱动的科研范式转变。他敏锐地洞察到中国文化思想与通用人工智能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进一步阐释了“心”与“理”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远意义,这两者不仅是哲学思考的核心,也被他巧妙地融入了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探索之中。他创新性地提出,将人文社科的思想精髓作为为机器赋予“灵魂”的关键,旨在破解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诸多难题,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报告不仅展现了朱松纯教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刻见解,更怀揣着为中国湖北培育一批具备“爱国情怀、敢于创新”的人工智能人才的愿景。
朱松纯教授开讲人工智能通识“第一课”
“朱教授的报告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明白了人工智能不仅仅只是数据和算法的堆砌,更是汇聚人类文明,利用数据算法解析并用于指导整个社会的一体。”“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认识到机器人专业不是理工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将文科与理科的有机结合,探索机器的发展奥秘,让机器人拥有一颗智能“心”。我们青年学子,更应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顺应时代需求,才能更好的大有所为。”“这堂课让我对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坚定了我去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更明白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场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的新生们听完讲座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收获与期待。
课程结束后,周静厅长一行前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深入现场调研学校数字化转型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应用情况,详细了解了学校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建设水平,并观看了计算机团队自行参与研发的多种高科技获奖产品演示,包括高效稳定的轮式机器人以及应用于多种场景的巡检机器人等。周静厅长不仅对这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还详细询问了技术原理、研发过程,深入了解作品的创意来源、技术实现及所获奖项,对我校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工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成效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审稿:韩高军 卢涛
摄影:鄂州市委组织部“观英阁”新闻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