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纵览 - 正文

    学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佳绩

    作者:王祥礼   资料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4-11-04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王祥礼)10月29日至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我校共获得5项国奖。其中,“挑战杯”主体赛我校报送的3个项目作品均入围终审决赛,获银奖3项,在此前公布的“秦创原”创新挑战赛专项赛中,我校获铜奖2项。

    本届“挑战杯”大赛启动以来,学校积极组建团队申报相关项目,校党委副书记李志旭多次到备赛现场进行指导,就赛事组织与保障提出明确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对参赛指导老师及学生给予大力支持,为比赛保驾护航。校团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组织了多轮演练与模拟答辩,邀请多位校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专家评委进行一对一辅导培训,从项目选题、材料申报、项目展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不断打磨精品,提升作品质量,为各项目高质量参赛奠定基础。

    决赛现场,我校参赛项目扎实进行答辩前备赛,持续通过实战演练提升项目质量和答辩能力。团省委副书记林桢栋、校党委副书记李志旭、团省委学校部部长李文亲临现场,组织观看项目赛前演练,为决赛项目加油鼓劲。答辩中,我校参赛项目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创新力强,参赛学生准备充分,汇报思路清晰、讲解流畅、举止大方,充分展现出工大学子良好精神风貌。


    经过角逐,我校《国产首创—高端温控激光微纳装联机器人》《微纳感知—超灵敏可循环SERS分子探测领航者》《壳肽清源-新一代畜禽废水碧水工程生态卫士》三个项目分别获银奖。“秦创原”创新挑战赛专项赛中,《文韵融轨—城市轨道交通文旅一体化新典范》《天涯基站—生态环境智慧监管领航者》两个项目获铜奖。

    据悉,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共青团陕西省委承办。主体赛立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交流合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5个组别。同时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和“秦创原”创新挑战赛。竞赛自2024年6月启动以来,共吸引了来自2700余所高校的300多万名学生参与,累计提交39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共有来自412所国内高校,14所国际高校的839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终评。

    矢志不渝,接续奋斗。校团委将持续做好“挑战杯”等学科竞赛育人工作,努力为青年学生搭建好科技创新和竞赛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培养青年创新思维,凝聚青年智慧,激发青年动能,以赛促学,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和青年力量。(审稿 邓欢)


    主体赛获奖信息

    项目名称:国产首创—高端温控激光微纳装联机器人

    项目赛道: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获奖等级:银奖

    团队成员:李国豪、张余豪、叶知雨、吴越、顿魏星、刘梁超、魏雪、郑欣怡、李圣锴

    指导老师:张聪、陈绪兵、曹鹏彬、张哲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电子装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其对于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的设备都有着很大的需求。本团队针对市场痛点问题研发了温控激光软钎焊解决方案,并设计开发了面向电子装联领域的高端温控激光微纳装联机器人系统。针对焊接工艺中的难点,设计在实时装联过程中进行温度控制、电源控制、图像处理、工艺深度学习等,能够极大提高焊接的可靠性,有效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并减少的使用时间成本,同时将机器人技术与之结合,巧妙解决了现有器件存在的曲面贴合度高的问题。

    项目名称:微纳感知—超灵敏可循环SERS分子探测领航者

    项目赛道: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获奖等级:银奖

    团队成员:康淏森、杨思雨、吴漪澜、彭梦瑶、夏文希、施艳秋、田琳、董文曦、周泽润、陈飞凡、陈友龙、李伊泽、熊洋

    指导老师:马良、邓欢、翟莹、刘子源

    所在学院:光电信息与能源工程学院、数理学院

    项目介绍:针对现有拉曼检测效果差、成本高等问题,团队研发出“逐光”系列表面拉曼增强剂,灵敏度可达10-12M。其光催化效果极佳,是市场上首个具备可循环功能的增强剂,可应用于医学、环境、微纳米材料等检测领域,为各类高精度检测领域赋能。目前项目已发表多篇相关论文,获批专利4项,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等奖项若干。团队多次前往勘测研究院、医院等地考察调研,历经四年攻关迭代,目前在医学、环境等领域试用效果良好。其作为高灵敏度检测手段的辅助剂,将有望推动拉曼技术代替其他传统检测技术,降低高精度检测门槛。

    项目名称:壳肽清源-新一代畜禽废水碧水工程生态卫士

    项目赛道: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获奖等级:银奖

    团队成员:雷茜丹、刘智一、王睿、邓良浩、程智慧、宫咪雪、甘梓君、谭正鑫、苑凯、万远哲、杨圳伟、严肃、欧阳小雅、盛彤、梅翰麟

    指导老师:冯魏良、王存文、汪铁林、张哲

    所在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

    项目介绍:“壳肽清源”团队专注于解决畜禽废水处理效率低、过程复杂等问题,深入实地展开了30余次调研,走访了23个县、142个乡镇,顺利完成了1万余个数据采集工作,进而挖掘出当前畜禽废水处理行业的3大痛点。本团队研发了一套集成化废水处理装置,基于“有机固杂清道夫”黑水虻自主研发的纤维素壳聚糖水凝胶作为水处理关键材料,在绿色环保、有害菌去除率、重金属吸附以及抗生素吸收等方面取得了4大创新。团队的相关科研及实践成果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达40余次。

    专项赛获奖信息

    项目名称:文韵融轨—城市轨道交通文旅一体化新典范

    项目赛道:文化旅游

    获奖等级:铜奖

    团队成员:李瑞、王子怡、冯嬿臻、邬晓然、刘晓燕、翁怀洋、周雨轩、米合拉依·吐尔逊、郑好、李骏琪、刘学良、殷玥、龚诗捷、殷靖程

    指导老师:彭然、邓欢、成轶

    所在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项目介绍:为助力城市文化推广,团队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以武汉轨道交通站点为基础,打造了系列印章。印章设计做到“一线一颜色”“一站一景点”。项目于2021年10月启动,截至2024年,在武汉规划展示馆、武汉地铁全线、黄鹤楼举办多次相关大型活动。参观人次逾30万人;共发放产品30万余套,相关攻略超15万份,全网累计阅读量突破2亿,创收近200万,带动武汉实体经济消费发展破2000万,成为武汉旅游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手,也绘制了武汉的靓丽名片。

    项目名称:天涯基站—生态环境智慧监管领航者

    项目赛道:智能制造

    获奖等级:铜奖

    团队成员:汪巧玲、李昊善、周逸婷、熊梓林、郭晶鑫、段懿桐、李紫宁、周攀、王泽楠

    指导老师:张哲、卢涛、李琪娜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针对生态环境监管行业的三大痛点,研发对无人机提供能源与通信保障支持的天涯基站,构建“基站+无人机”生态环境一体化智慧监管的解决方案。两年累计发表35项知识产权,其中包含SCI论文3篇。具备三大核心技术壁垒,形成以无人机为核心的设备服务和数据智能的数智服务两大服务矩阵,支持动态监测、空间治理、智能分析、数据决策。团队以实践促成长,前往大小湖泊森林走访考察、研学实践10余次,我们要让无人机走向脚印难以到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