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一线聚焦 >> 正文

陈绪兵:在制造强国历史洪流中成就创新梦想

2023年06月19日 09:10 机电工程学院 点击:[]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15年来,他致力于制造强国重点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把教书育人融入科研实践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题记

在武汉工程大学,提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师生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陈绪兵。

陈绪兵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武汉工程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他扎根教育15年,指导大学生团队荣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全国金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20余项,为武汉工程大学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2018-2022五年榜单中年年排名上升,特别是在2022年排名全国第19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湖北省博士服务团先进个人毛金城、武汉工程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付中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聪、湖北省“长江学子”创新奖获得者杨正蒙等一大批优秀师生。

校赛、省赛、全国赛,一张张获奖证书,记录他日复一日指导学生格物明理的辛勤汗水;心声、掌声、欢呼声,一个个青春笑脸,映照他年复一年成就梦想致之笃行的儒雅身影。

潜心科研,打铁还需自身硬

2005年对于陈绪兵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每每想起,如在昨天。

那一年,他鼓起勇气给景仰已久的机器人泰斗熊有伦院士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年已三十路在何方的迷茫和对机器人科研发自内心的热爱。随后,他毅然离开了奋斗五年的IT企业,回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最美教师”熊有伦院士的悉心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

进名校,从名师,这是他职业人生的重大转折,也为他今后的执教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的成功是有限的,我要将这份有限的成功无限地分享与传承下去,立志报效养育我的祖国。”陈绪兵始终牢记老一辈师长对青年教师的希望与寄托,即使他远赴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留学,仍然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

在美国的日子,他总觉得远隔重洋自己就像浮萍没有根,日夜思念漂泊游子引以为傲的祖国。

2008年,虽然美国导师已经办好了一切续签手续,他却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怀抱,正式成为武汉工程大学的一名特聘教授。

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高校教师,时刻不忘苦练内功,把教书育人融入科研实践之中。扎根于武汉工程大学这片热土,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重大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TTR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先后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和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

全国石油和化工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会员、湖北省科技厅创新群体负责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汉市黄鹤英才……15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执着,让他赢得了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铸师魂

“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发誓要当一名学生最喜爱的教师。”陈绪兵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5年来,这一誓言始终激励着他倾注全部的时间、心血和智慧发奋忘我的工作。

为了站稳讲台,陈绪兵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学法,对教学精益求精。曾经参与过的项目,都成了陈绪兵上课时分享给学生的素材;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问题,也成了他课堂上“随处可见”的案例。

近五年来,他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了 10 门课程,总计 1228学时,共有 1710 人次选学,指导有中外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3人。多次入选武汉工程大学百佳导师、三育人积极分子、优秀班主任。

在担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后,他更是以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为目标,带领整个团队成员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以实现整个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建设了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以及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申报并开办了机器人工程新专业。2023年,机器人工程专业第一届毕业生28人中有5人考上985高校研究生,13人考上211高校研究生,一共15人考上了研究生,考研率超过了53%,没考研的毕业生也都入职了行业重点企业,实现了新办专业的开门红。

2018年陈绪兵及其团队立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空间曲线型D类焊缝的多机器人协调运动轨迹生成及其自学习控制”和青年项目“基于Clifford代数的复杂曲面机器人铣削轨迹误差补偿策略研究”。

2019年立项了湖北省科技厅创新群体项目“面向大型化工设备的多机器人智能焊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面向化工装备的工业机器人焊割一体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2022 年立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电流信息与深度学习的重载铣削机器人多维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

这些机器人相关的科研积累为成功开展“工业机器人”系列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陈绪兵立项了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工业机器人系列课程的产学合作开发与立体化教材建设”,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深的层次去分析同样的问题,梳理不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立项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智能机器人实践资源平台建设”、“RoboMaster机器人创新竞赛实践平台建设”等教学研究项目,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梦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在逐梦的路上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在机电工程学院开学典礼上,陈绪兵如是与学生共勉。

守正创新,无须扬鞭自奋蹄

“身为高校教师,就要把教育岗位当成奋斗的战场。只要做了,就要做到最好。”陈绪兵说,一个学科成功的秘诀,在于守正创新。

陈绪兵提出了独特的ACTIVE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承诺、获得、应用、展示与激励之间构建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聚焦志向(Aspiration)和竞赛(Competition),突破教与学主体界限,以赛促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累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锤炼思想品格、厚植家国情怀。

——聚焦团队(Team)和创新(Innovation),突破校内外空间界限,立足学校,辐射全国,汇聚创新资源,建立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聚焦评价(eValuation)和卓越(Excellence),突破课内外时间界限,将创新教育纳入培养方案,在第一与第二课堂之间形成闭环,同时构建“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为学生创新成长提供学业先导、专业引导、学术指导和职业辅导。于是,在ACTIVE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奋斗意识显著增加。

陈绪兵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点在那里,就会自发地去钻研、去探索。记得2016年的一天早晨,那是第十五届“挑战杯”国赛的前一年,陈绪兵来到了实验室,偶然发现热水壶还有余温,他马上心思敏锐地想到又有学生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既为同学们能够自主努力而欣慰,又为他们的身体健康而担心。

陈绪兵关爱学生,爱生如子,时刻提醒备赛团队做好时间管理,成功来自于水滴石穿持续不断的努力,要做长远打算,熬夜只能应急,不能成为常态。

自发的持续努力来自于恒久的专业兴趣,不同的专业兴趣形成了不同的团队角色。为了同一个参赛目标,大家走到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支撑,共同成长。这样一来,参赛学生来源广泛,越来越多的跨专业、跨院系的学生汇聚一起,甚至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留学生Ahmed Suleiman和Ibrahim Issameldin。

来自法商学院的参赛队员魏鹏如是说,“准备最后的决赛时间很紧张,但陈老师无论多晚都还在线,及时解答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关心我们休息得好不好。在最后关头,比赛PPT出现了小失误,我们着急地快哭了,他说没有关系,我陪你们一起改。那一刻,我们觉得很温暖。”那一年,在陈绪兵的指导下武汉工程大学团队荣获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一等奖。这是武汉工程大学的大学生首次站在国际专项赛的舞台,全英文路演,全英文答辩,参赛队员淡定如水,侃侃而谈,先进的技术与流利的英语交织,令在座的国际专家折服。

陈绪兵常说,共同经历一场场赛事,既是老师培养了学生,也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师生共同奋斗的昨天和今天成就了每个奋斗者辉煌璀璨的明天。2013年,参赛队员张聪还是一名青涩的大学生,他首次进入陈绪兵的视野,组建了第一支参赛团队。

在陈绪兵精心指导下,2015年取得了第十四届“挑战杯”国赛全国三等奖,2017年取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国赛“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2019年荣获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 “长江学子”称号。

张聪留校之后,与陈绪兵共同指导大学生团队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全国一等奖和第八届“互联网+”国赛全国金奖。2019年,陈绪兵指导大学生团队参与了RoboMaster机甲大师机器人校际联盟大赛。

机甲大师赛以其颠覆传统的竞赛方式、激烈震撼的竞技风格,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已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关注度最高的大学生机器人科技竞赛,同时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机器人科技狂潮。他马上认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工科学生带来创新活力的赛事平台,2021年他携手深圳市大疆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建设基地,承办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湖北站赛事。

长达三年的赛事准备全面激发了参赛队员陈航对于机器人技术的深厚兴趣,也为陈航提供了很好的能力锻炼和展示舞台,2021年硕士毕业后顺利入职了大疆科技有限公司。提起当年的参赛队员,陈绪兵总是笑容满面,无限欣慰,心中涌起满满的幸福,张聪、胡泰然、杨正蒙、陈航、张靖宇、章王子涵、王司恺……无论是送往了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在大疆、小米等行业龙头企业,这一批批参赛队员都已经成为了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良师,或悉心以教,雏凤清于老凤声;或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或指点迷津,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旁敲侧击,心有灵犀一点通。阳光明媚的清晨,繁星满天的深夜,武汉工程大学的校园洒满了陈绪兵教书育人的身影,时刻引导着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如春风化雨,似水润万物。

以生为本,成就梦想。“我希望在创新实践中,把发现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他(她)们在青春的白纸上涂满精彩纷呈的图画。愿我的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用专业深度去衡量自己的人生高度。”这就是陈绪兵,一名潜心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上一条:企业佳班:“专业混合”培养,就业升学率100%,就是这么“神” 下一条:吴舜:用最亮的光探照学生前行的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