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 >> 正文

【师德师风征文】吴舜:纵使艰难,砥砺前行

2021年11月18日 10:00 人事处 点击:[]

光电信息与能源工程学院、数理学院 吴舜

2017年10月,当结束十二年的海外生活重返故土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时,我感到万分荣幸。我明白自己从今以后,不仅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更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时刻谨记本科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力求将这种精神力量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中。久别故土,我心中充满着对新工作新生活的美好憧憬,却同时也保有一份对职业的敬畏,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思考自己“是否能当好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果不其然,自我当上硕士生导师,开始带领研究生开展工作,新的挑战很快就与我不期而遇。

指导研究生碰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即便是凭借着英语四六级的水平,由于对专业知识的缺乏,一般研究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还是有不小的难度。一方面是专有名词比较晦涩难懂,起步时常常为了弄明白一两个名词需要查阅很多文献,耗时又费力。学生一开始往往没有耐性;另一方面,网络工具虽然给现代社会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反而会阻碍研究生阶段扎实深入的学习。虽然我再三强调专业知识点的学习不能一味依赖百度网页搜索,而应该查询专业文献、书籍,或者某些被专业认可的硕士博士论文,但我依旧觉察到有学生为了投机取巧,轻信百度搜索出来的各种解释,又不做深度的思考分析,导致很多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有时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有学生利用翻译软件直接将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再阅读,有些语句翻译效果欠佳,导致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理解有偏差,专业学习难以精进。长此以往以这种态度敷衍应付,更是助长了学生的惰性。

我最开始采取的方法是,直接把文献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定期给我汇报,结果发现效果不佳。从跟他们的深度沟通中,我逐渐意识到以上这些问题并不完全是因为学生的惰性,很大程度上跟他们长期以来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以及低效的学习方法有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让他们深入吸收专业知识,关键是帮助他们学会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且养成良好自律的学习习惯。

于是我下定决心尝试调整带学生阅读文献的方法,细分成了以下几个具体步骤:首先让学生整理出一篇文献中不懂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一些专有名词,和英文长句子。针对不同的概念,我推荐不同的专业书籍和文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查阅。针对晦涩的长句子,我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主干,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精读完一篇文献,我再教学生如何归纳整理这篇文献中学习到的新知识点,以及这篇文献的重点,最后扩展到总结如何阅读此类文献的方法。从精读到泛读,不同的理解程度,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不仅如此,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还要求学生向我反复讲述自己的理解。每次我都给与反馈,学生做好笔记,下次就会讲得更加简洁透彻,对概念的理解也更深刻。

而在这背后,学生和我都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一年级上学期的研究生除了完成规定的课程外,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枯燥的阅读和总结上,而且每一两天就要被老师“了解情况”,每周还要在组会上当众讲解自己对文献的理解,并回答其他组员提出的问题。一个学期下来,可以达到累计几十篇的文献阅读量。当我们真正把不懂的难点逐一攻克,散点式的学习逐渐连成面,学生不仅养成了独立自主查找工具书的习惯,而且阅读积极性有了大幅度提高。更让我欣喜的是,当我们后期在实验中碰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搜索文献,在已发表的工作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真正地走上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道路。

我和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彼此相互信任,组内关系非常融洽。目前我指导的研究生中已经有四人毕业,三人发表了至少两篇SCI论文,毕业论文的盲审成绩均在90分以上。其中一人在我的建议下,考取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的优异表现带给了我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指导研究生碰到的另一个困难是学生对研究生学习认知不足,缺乏动力。大部分学生在本科时没有接触过科研,之所以做出考研的决定也多半受各种外因的影响,比如就业压力、亲人的期待、随大流等等,而不是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研究生学习的必要性。这样直接导致研究生阶段专业的盲目选择,以及学习缺乏源动力。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多了,我慢慢意识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学习动力的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本科学习的具体情况。我们的研究生多来自于一本或者二本的院校,为了探寻他们本科时期专业学习的轨迹,我在就职后的第三年向院里申请,决定尝试当一届班主任,负责2020级的光电一班和二班。

对于班主任工作,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开学,为了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我去寝室跟同学们聊天,并且每周抽出两个中午的时间,每次跟两位学生一起共进午餐。一个月下来,就把班上六十位同学差不多认全。一个学期下来,对每位同学的大致性格、每个宿舍的情况都有所了解。

我发现很多孩子刚经历完高考,少了一些这个年纪应有的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多了一点经历高考后想彻底放松一把的冲动。于是我召开了几次有关“职业规划”的分享答疑会,详细解释了双学位、辅修、考研和出国等各种选择的大致情况,邀请找工作或者考研经历比较成功的大四学长来分享经验,现场回答问题,甚至是建立关系,方便今后线下交流。

不少同学反应高数课难度较大,我特意联合两个班高数学得比较好的四位同学成立“高数讨论小组”,定期给同学们讲解有关习题。大一的课程相对轻松,我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到不同方向的科研工作中来,仅2020年一年我就带了来自三个不同年级的十多位本科学生做科研,定期开组会汇报工作。我们设定的项目都比较偏应用,同学们在有导师指导的自学过程中看到了课本知识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增强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我指导的本科生有发表SCI论文的,有参加学科竞赛的,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长期的科研训练,对光电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开展科研工作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在他们后期的研究生甚至博士专业的选择及学习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新生开学举办了各项运动比赛,我发现光电一班男生体育能力较差,鼓励他们成立篮球队。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加强班级凝聚力。虽然这个想法的实施过程困难重重,但善良的孩子们最终还是经不住我一个个寝室一次次地“游说”,勉强拉起了一支十三人的队伍,里面甚至有孩子都没碰过篮球的,坚持打卡了一个学期每周三次的篮球训练。我利用寒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推荐一部好电影”活动,鼓励大家记录下自己的观后感。开学后收集成册,供同学们课余时间欣赏。暑假我号召大家参与光电企业的调研活动,人人贡献,全班共享。我鼓励大家早年就积极参与到职业规划中来,不要等到毕业才开始着急。只有了解未来工作的需求,大学期间才有更明确的人生目标,才不会虚度大学生活。由于跟学生接触比较多,他们对我很信任。有时候有学习、考试、同学关系、甚至情感方面的问题,学生都会跑来与我分享。这种信任感让我倍感荣幸。

通过四年来跟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近距离接触,我深刻地认识到当今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迷茫和不安。这种不安有时甚至可以贯穿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始终,在本就浮躁的社会中,影响学生平心求学的心境,给了像我们这样想培养踏实人才的老师不小的挑战。

四年来,我对高校老师职责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一开始只想带研究生做好科研,我逐渐意识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从本科学习、尝试科研、实习工作、研究生深造、甚至是后期职业发展道路的合理规划,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很重要。如何能够在这项浩大的工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尽我所能贡献力量,成为了我如今思考的方向。

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多年在学校学习到走上工作岗位,中间的跨度是巨大的。我理解的学生的难题主要集中在:本科专业学习缺乏积极性,对本专业未来发展缺乏认知,对考研专业方向的选择盲目,以及对就业选择的不知所措……真正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人才培养的问题,当然需要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长期不懈的沟通和努力。作为武汉工程大学光电专业的老师,我们很幸运地拥有武汉光谷的优势。我想我能做的除了校内的学生培养之外,还可以加强与武汉当地光电企业之间的积极沟通,了解企业需求,为促进本校光电专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更为未来光电人才的培养及输送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条件。

前段时间,我接到院里的安排,让我参与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准备材料时,我仔细研究了我院光电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网页上的几句“官方”培养目标看似简单,现在却让我很有感触,句句都凝练深刻,意味深长。从一个懵懂的大学毕业生到具有“严谨求实、独立创新”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士,中间有多少路要走,其中的艰辛我历经四年才略微品尝到一点。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国庆假期忙里偷闲,我携家人一起观看了电影《长津湖》,深深感动于那个时代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勇气。每个时代的人民都有她该去完成的使命,我相信每个人只要努力做好分内的事,未来的祖国一定会更强大。前路纵使艰难,也要砥砺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文章)

 

上一条:【师德师风征文】郭举: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 下一条:【师德师风征文】秦平力:责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