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 >> 正文

【师德师风征文】漆志超:爱“生”有“道”

2021年11月18日 10:06 人事处 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 漆志超

一、爱护学生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所言,乃古代为学之典范,如今日月迁移,它却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我坚定地认为,作为老师,其最好的朋友就是学生,所谓互相传道授业解惑,共同进步是也。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过程哲学”创始人怀特海先生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写到,“大学就是老年人与青年人交汇的场所,在这里经验和创意碰撞出智慧的火化。”还有另一派观点认为,老师和学生永远不能成为朋友,如果成为朋友,师与生的专业性就遭到破坏。这一派观点是要加以大力批判的,其因有二。第一,如果教师只从专业性出发来教书,师生关系极易变得非常淡漠,因为学生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被老师轻易地绕到专业性之外而加以排除,那么实际上就抹杀了学生的问题,也抹杀了学术交流。第二,只有机械是纯粹专业的,教师为社会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机械,过于强调专业性,则无疑扭曲了学生的人格,抹杀其天真烂漫的本性。总而言之,学生这个“朋友”,作为老师是必然要交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交?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就提出好老师的标准,那就是号召广大教师队伍,争做“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而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又寄语教师,“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习近平主席这一个“四有”和一个“全面”,就表明了其立场,教师就是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且是亲密无间,充满正能量的朋友。

但是社会上还有一批害群之马,作为教师,却不干人事,其中不乏把博士、硕士当廉价劳动力而加以无情压榨的硕导、博导们;不乏把教育当成摇钱树,在校园内大搞收受好处,利益交换的“生意人”,其中包括钱财的收受以及各种形式的舞弊行为;更有甚者,还有少量“畜生”,对异性学生进行性骚扰、猥亵,乃至发生不正当关系,给学生带来心灵与肉体的极大伤害。这些害群之马的猖狂,把神圣的大学校园搞得乌烟瘴气,他们已经背离教师教书育人的正道,走上坑人、害人的鬼道、畜生道和地狱道。被坑害的学生,身体遭受损害,心灵遭受践踏,人格遭受侮辱,最后因义愤难平、饱受讥辱、终日抑郁而走向毁灭的大有人在。为了铲除藏匿在校园里的败类,教育部在2014年划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的"红七条",其中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国家利益、教育教学、学术道德、师生关系中的违法和不道德行为。对违反“红七条”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逐出校园,真是大快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了建设好教师队伍,那么上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就能够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高纲领”,是要全体教师努力拼搏,是要我们朝这个方向不断砥砺前行;而另一方面,教育部所颁布的“红七条”,则能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低纲领”,我们本着“红七条”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就不会有差错。习思想与“红七条”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断揣摩、学习的理论源泉,光辉地指引着我前进的道路。

二、与学生互动的经验之谈

可以说,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应当是教师的天性。如何把教师这种天性运用得当,就需要参照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除了教学与科研并重,时间经历在二者分配上五五开之外,我想在这篇小文中重点谈一下课堂教学之外的与学生交流的日常生活,毕竟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打交道,才更是一种考验,更能体现师风师德建设的成果。

在这一部分,我大致会讲与学生互动的两个方面:

1.与学生日常互动的规则

相信任何一个用心授课、爱护学生的教师都有同样的经验,那就是会遇到一些想和你交朋友的学生。他们或对你的学识、谈吐产生喜爱,或是在校园里没有朋友,比较孤独,需要师长的陪伴,亦或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向有经验的老师求助。当然上文也提到,有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会断然拒绝学生“加好友”的请求,目的是保持自己的生活空间,这无可非议;还有的老师遇到情况会非常开心和积极,当然不能排除某些教师别有用心,对有违师德的教师,需要学校社会加强监管,同学自己也要擦亮眼睛;本人对于“加好友”的同学,采取的是“不主动、不拒绝和负责任”的态度。

首先,是不主动。因为上过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同学,各有各的体会,对于老师,他们也各有各的评价。教书育人,需要自身的学识、品德过硬,特别欣赏你的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和你有更深入地探讨和交流,而无须对学生表现得过于热情,造成学生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

其次,是不拒绝。如果同学申请“加我好友”,必然是有问题想要请教,有理想想要诉说,有选择难以决断。这个时候,教师的咨询功能就可以上线了,只要秉持公正、理性、有耐心的态度,相信任何学生的诉求都能通过正式渠道得到满足。教师只要保持教书育人初心,则大可不必顾虑太多。

最后,是负责任。教师所加的任意一个“学生好友”,都要对其负责到底。即如果学生有问题,要及时回复;有困难,要帮忙出谋划策解决;有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切莫对学生发给你的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既然“加上了好友”,教师就面临着和学生的日常交流。我当教师的时间尚短,才一年多,但是可能因为和年轻学子的距离近,积累了大量的交流经验。我把种种交流经验凝练成一种交流模式,可以称其为“预防式”交流,或者“模块式”交流。这个模式的名字看起来高、大、上,但是操作起来却无比简单。就是在与任何学生第一次交谈,或者和长期未交流的学生交谈时,先搬出“红七条”进行逐条解释,然后对学生说,“我们在‘红七条’的框架下进行交流。”有了“红七条”的规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保护,以后的交流就能顺畅地进行,而避免越轨事态的发生,这是对“最低纲领”的灵活运用。

2.创建读书群的尝试

除了交到越来越多的好学生与好朋友,我还尝试着把这些有为青年组织起来,让他们彼此熟识,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但是同学们各有特点,他们专业不同,有学英语的,有学艺术的,有学机械工程的;他们追求不同,有的想要考研,有的想要考公务员,还有的想要创业,在社会上闯出一番名堂;他们爱好不同,有的喜欢读书,有的喜欢学外语,还有的想要找到男女朋友;他们的性格更是各异,有的很热情,有的很恬静,还有少数较为孤僻,也许这是家庭环境所致。把这么多迥异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打造一个亲切交流的氛围,确实是一件难事。

我观察现代大学生,发现许多同学痴迷于“电子音乐”,我个人在这方面也小有钻研,于是便产生了建构一个集读书、考研指导、音乐分享三位一体的QQ群。在我的理念中,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小社群,欢迎任何想多读点书,对考研、考博有兴趣,喜爱音乐的朋友和同学。不像学校的其他社团和学生组织,他们有太多的限制、门槛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个小社群的成员是完全平等的,自由出入而不加任何限制。我给这个小社群起名叫“土嗨社”,“土嗨”两个字可以拆开来看,“土”代表了本土,意味着这个群的主体是武工大的学生,“嗨”是“嗨皮”,英文“Happy”的音译,我希望加入这个群的人都能得到快乐。

我们每个月都在这个群里上传一到两本社科原著供大家下载阅读,并欢迎大家把读后感想都在群里发布和进行讨论。对个别的有考研目标和要求的同学,我们一起帮助他收集信息,特别是专业书籍和考研真题等等,敦促其用功复习。还有任何同学都能把自己觉得喜爱的音乐放到群里来,供大家欣赏。群里一旦有同学获得了成绩和荣誉,我们就会在小范围内,在校园附近搞一个聚餐,一来可以让获得佳绩的同学分享他的经验,二来给各位同学打气加油,增加他们奋斗的信心,当然费用由作为教师的我来出,谁叫我签的是“年薪制”呢?

总的来说,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任重道远,而且不能停留在理论阶段,一定要在与学生交流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我们教师队伍中不乏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好教师,但是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各人有各人的探索路径,在这里用我的个人经验做一个分享,希冀抛砖引玉,能得到各位同行、专家的点拨。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文章)

上一条:【师德师风征文】董苾茜:让我们彼此照亮 下一条:【师德师风征文】古双喜:为党育人赓续初心,为国育才担负使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