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 >> 正文

武汉工程大学“四有好导师”风采展示

2022年04月08日 16:35 研究生院 点击:[]

龙思会 化工与制药学院 1993-2000年求学于武汉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获得美国肯塔基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并于2006年获博士学位。2006-2013年分别在肯塔基大学药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院和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被聘为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特聘教授,2015年被评为教授。目前已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6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毕业12人。研究生中每年均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和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有两名研究生被美国高校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本科生培养:在过去的八年中一直承担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的本科生课程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所教授的课程均为双语教学,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大有收获,在外语方面也有不小的提高。所指导的本科生考上研究生的超过15人,其中有三位学生赴国外名校深造。2015级本科生周金韵萍在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期间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二区论文一篇,顺利保送本院研究生,当时为学院首例。

研究生培养:自2014年以来,培养的研究生超过20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12名。三名学生考取博士研究生,其中2017级研究生刘浩在校期间发表SCI一二区论文5篇,毕业时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读博,2019级研究生周金韵萍在校期间发表SCI一二区论文5篇,目前已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以全额奖学金资助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在全美排名第三) 。从第一届学生到现在每一届均有学生获国家奖学金,每届均有研究生论文获校优硕论文,另外不少学生获评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同时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2017年研究生刘梦获第七届全国学生制药工程征文比赛一等奖;2020年朱韧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研究生组省级二等奖;另有多位学生获得三等奖。

研究生教育:2018年至今,分管化工与制药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负责招生,培养,毕业各个环节。在师生们的努力下,四年来,化工与制药学院研究生科研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均有大幅提升。学院研究生每年发表的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超过50篇,一二区论文超过50%。

研究生课程教学:八年来一直为研究生开设全英文课程《Advanced Medicinal Chemistry》。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方面均获益较多。

学位点建设: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2017年与制药工程的老师们同心协力申报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于2018年成功获批,2019年招收首届研究生。此前学院只有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药学大类研究生生源数量与质量都颇为喜人。2020组织老师整理材料参与第五轮学科评估,相信可以获得好的成绩。2021年组织能源化工老师们申报能源化学自设硕士点,所有材料都准备就绪。希望能够为学院拓宽招生方向,拓展研究生生源。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继续为学校学生培养,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巧云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教授、博导。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等纵向及横向委托项目30余项,科研进账750余万元。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14)。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担任6个行业协会委员会委员和10余个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已从事本专业相关研究15年,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20余项工程项目,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现已指导25名研究生,9人已毕业,其中4人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获得校优秀毕业研究生、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9人获得校研究生创新基金、4人获得校优秀研究生和研究生干部;指导研究生发表SCI/EI学术论文16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有关国家级竞赛二/三等奖3项;带领研究生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20余人次,注重开拓学生学术视野。

陈明芳 外语学院 教授,博士,硕导,牛津、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省青年骨干教师,校教学名师。兼任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功能语言学会、省译协常务理事。主讲语言学概论、语篇分析等课程,主持20余项省部级课题。在DiscourseStudies,《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刊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著作: Reporting and Perspective in Academic Discourse。现任外语学院院长。

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成才,组织学生参加党史翻译、科技翻译和专题学术研讨交流、举办读书报告会、分享会等活动,推荐学生到国内外高校和企业深造、就业。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翻译批评与鉴赏:中国翻译名家十讲》建设,荣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主讲多门研究生专业课程,近三年指导的2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2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和专业竞赛中获奖,带领研究生为第十届世界军运会、广交会等大型社会活动提供高质量语言服务。负责组织和举办新文科背景下翻译跨学科研究高层论坛、中外语言文化比较与传播国际论坛、名家讲坛、研究生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学术规范与道德建设讲座、科研工作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创新基金学术汇报等多种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与学术创新能力。规划和引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和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建设,主持完成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专业学位点水平评估工作。总结凝练并对外宣传本校高素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光明日报》刊发“跨.融.创.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

洪汉玉 电气信息学院 博导,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洪汉玉教授主要从事我国高超飞行器气动光学效应校正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重大基础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2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以高水平项目培养研究生,要求研究生参与国家级及重大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在我国气动光学校正领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3年,以第一作者或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通讯作者)在本领域国内外权威刊物IEEE TGRS,GRSL 等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5人获校优秀硕士论文奖,以研究生为主要完成人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及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特别在疫情期间,不惧危险,组织和带领研究生,按计划完成了国家工程任务,确保预警卫星于2021年初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他对学生尽职尽责,将思政融入研究生教学中,重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所培养的研究生全部实现高端就业,在国家航天单位以及百强企业任职,入职年薪达30-50万。

他十分关心研究生,在生活上更是关怀备至,每年给研究生发放科研津贴达20多万元。在学生有困难时,他从自己工资中拿出1.2万元资助研究生完成了学业。同时,在学科建设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第一单位,第一完成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对青年教师关怀备至,为学校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黄志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武汉工程大学二级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生导师。第二届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省政府津贴获得者;湖北省品牌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负责人;原湖北省级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负责人;武汉工程大学教学名师。

长期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磷灰石、磷酸铁锂、沸石、刚玉、钙钛矿等无机功能材料的新方法制备、晶型控制、结构表征、比较晶体化学、性能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且在磷灰石型功能材料方向的应用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成果已在湖北、云南等大型磷矿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在理论和技术上为解决天然矿物材料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培养了50余位硕士研究生以及3位博士研究生等优秀人才,其中3人取得湖北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湖北省级重点、重大项目6项;主持广东省佛山市‘产学研’项目2项;主持完成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或EI等收录。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其中转让给企业2项。出版专著2部。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曾担任教育部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近三年来先后指导研究生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ofCrystalGrowth,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rystEngComm,Int J Appl Ceram Tec等国际知名高水平期刊发表11篇SCI学术论文,发表8篇Ei论文,发表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从论文的结构、实验结果的分析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为研究生们搭建了十分优异的科研环境,提供了12人次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近三年来招收12名硕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研究生,其中已有6人顺利毕业,其中两人分别获得武汉工程大学2021优秀硕士毕业论文(院推荐),2021优秀博士毕业论文(院推荐)。

黄艳 法商学院 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后。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长江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非传统安全与高校网络组织治理、教育治理与评价。

近年来,撰写学术专著3部,编著1部,高水平学术译著(75万字)一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作为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中国高教研究》、《中国软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江苏高教》、《高校教育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权威以及SSCI、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他中文核心刊物3篇。主持《中国“90后”大学生素质生态评价研究》项目获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近三年在教学工作方面,带领教学团队获2021年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项。发表CSSCI高水平教研论文3篇。在校开设5门研究生专业课程和1门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程,包括工程伦理、教育管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和高校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等,每年定期开设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讲座,受到学生好评。

研究生培养方面,指导研究生获得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在内的奖项和科研成果,共计36项。指导研究生在武汉工程大学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金奖和铜奖。指导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2篇,其中SSCI 1篇、CSSCI 9篇、北大核心自科版1篇和国家级重要报刊1篇。指导1名研究生成功考取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参与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建设3项。荣获建党100周年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上一条:【时评】奋力奔跑,做刚健有为的新时代工大青年 下一条:【院长说】江学良:凝神聚力 谋篇布局 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