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术交流】华中师范大学陈加荣教授、徐浩教授来我校交流访问

2019年12月11日 08:44 化环学院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彭含影)12月10日,应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陈加荣教授(国家“优青”、德国“洪堡学者”)、徐浩教授(中组部相关人才计划入选者、德国“洪堡学者”)来我校交流访问。

来访期间,陈加荣教授、徐浩教授为我校相关师生分别做了题为《可见光驱动的几类氮自由基产生、合成应用及催化》、《铜催化的不对称C-C键及C-N键形成反应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环学院副院长董志兵主持。

陈加荣教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三部分内容:1)可见光驱动的氮自由基产生及碳-氮构建;2)氮自由基介导的碳-碳键断裂/官能化反应;3)可见光驱动的氮自由基催化。该团队利用可见光驱动产生氮自由基可以构建一系列氮杂环化合物,一些反应获得了非常好的对映选择性,部分反应也实现了光催化的流动相反应。徐浩教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1)推拉电子环丙烷参与的不对称环化反应;2)铜催化的不对称炔丙基取代反应。通过吲哚与D-A环丙烷的不对称[3+2]环化反应实现了吲哚啉并环戊烷的手性合成,同时,在三噁唑啉/Cu(II)催化下实现了[3+4]环化反应,从而构建七元碳环化合物。两位教授的报告内容新颖、见解独特,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兴趣。学术报告结束后,陈加荣教授和徐浩教授回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学术问题,并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两位教授也参观了化环学院部分老师的科研实验室。

1陈加荣教授简介

陈加荣,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03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6月获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在葛兰素史克美国宾州研发中心做访问学者,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University)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回国开展科研工作。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含氮分子和杂环的催化合成,包括:光氧化还原催化、氮自由基化学和不对称催化等。先后主持承担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 1个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3项面上项目和1项青年基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和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等10个项目。到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ure Communications., Org. Lett.等期刊上共发表SCI学术论文80余篇,撰写了3个英文学术专著章节。先后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湖北省然科学一等奖(2项)(第二完成人和第三完成人),以及2015年度的Thieme ChemistryJournals Award。另外,还获得了2016年度湖北杰出青年基金和2016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度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届“十佳青年”奖。2019年,荣获湖北省化学化工青年创新奖和中国光化学-泊菲莱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2徐浩教授简介

徐浩教授2009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随后被免试保送至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师从唐勇院士。2014年10月加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理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为HerbertWaldmann教授。2018年3月加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任研究员。2019年4月起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不对称催化反应方法学研究,天然产物和活性药物分子的合成,基于有机小分子的化学生物学研究。迄今为止,在国际著名期刊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Ed.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得多项奖励,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8),德国洪堡奖学金(2015)、马克斯•普朗克博士后奖学金(2014)、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4年)、杨念祖冠名奖学金(2013年)、布劳恩奖学金(2013)。

(审稿:董志兵)

上一条:【学术交流】香港理工大学冷真博士来校讲学并受聘客座教授 下一条: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尤官林博士到我校做学术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