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法国曼氏公司(新加坡研发中心)高级分析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导师余斌受邀来校作学术报告

    作者:陈斯淮   资料来源:化环学院 国际处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陈斯淮)9月17日,应我校邀请,法国曼氏公司(新加坡研发中心)高级分析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导师余斌教授到我校交流访问,并在西北区一号楼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305会议室与学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报告会由化环学院贾丽慧教授主持。

    余斌老师做了题为“Advanc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ral compounds in Chinese Black Tea (Camellia sinensis)”的报告。报告的开头余老师指出手性分子在决定生物活性分子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精确表征对于揭示天然产物的化学本质与功能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一维液相色谱(1D-LC)方法在复杂天然产物中通常难以同时实现高分辨分离和可靠定量,尤其是针对结构复杂、浓度跨度大的手性分子。为解决这些问题,余斌老师以中国红茶为例,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建立的一种更具普适性的分析策略。该策略采用了二维液相色谱(2D-LC)和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旨在实现复杂天然产物中实现手性天然产物的高效分离与精准定量,为天然产物研究提供新的可靠的分析手段。该方法为系统解析天然产物的手性本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并为后续质量控制与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报告会尾声,余斌老师与现场的师生展开了充分的互动交流,就多项提问进行了专业而详细的释疑解惑。他还进一步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天然产物研究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创新前景与发展方向。本次学术报告拓宽了参会学生的科研视野,有效激发了其投身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会议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家简介:

    余斌,法国曼氏公司(新加坡研发中心)高级分析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工作主要是分析不同复杂天然产物中各种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围绕样品制备和仪器分析(质谱分析,二维气相色谱,二维液相色谱)新策略,建立了一批适于复杂天然产物分析方法。通过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密切合作,展开广泛联合研究项目,并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Food Chemistry,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Talanta,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LWT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审稿 张宗良 桂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