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琳、李应坤 、张世平)盛夏的保康县矿山,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与青年学子的讨论声交织成独特的“研学交响曲”。7月10日,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8名学员走进保康矿山企业,开启了一场从课堂理论到实地勘探的沉浸式研学之旅,在矿井巷道与生产一线,把课本里的“矿产资源开发”“安全工程管理”等知识点,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实践体验。

“大家看这里的支护结构,课本里讲的‘锚喷支护技术’,在实际矿井中要根据岩层硬度调整参数……”跟着湖北龙蟒磷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脚步,学员们头戴安全帽、手持记录本,沿着蜿蜒的井下通道缓缓前行。昏暗的灯光下,岩壁的纹理、设备的运作细节都成了“活教材”——有人蹲下身触摸矿石样本,对照课堂上的矿物鉴定图谱仔细比对;有人围着智能监控系统追问数据传输原理,把“矿山安全监测”课程里的传感器技术与现场设备对应起来;还有人拿出手机拍下巷道支护的细节,计划回校后结合专业知识做进一步分析。

“以前在实验室看的是模型,今天站在真实的矿井里,才明白‘理论联系实际’六个字的重量。”学院的李同学举着矿灯,镜片上沾着些许矿尘,眼里却闪着兴奋的光。在选矿车间,当看到破碎、球磨、浮选等工序将原矿一步步加工成精矿时,他忍不住感叹:“课本里的‘矿物加工流程图’突然有了动态画面,原来每一粒精矿都要经过这么多道‘考验’!”
除了井下探秘,学员们还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围绕“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龙蟒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分享的矿山废水处理案例、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经验,让学员们对行业前沿有了更直观地认识。“不仅学到了实操技能,更感受到了矿山人‘安全第一,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带队老师在总结时说,这样的研学让学员们跳出课本框架,在真实场景中理解专业价值,更坚定了用专业知识服务资源安全与绿色开发的信念。

从矿井深处的细致观察,到车间里的技术交流,再到座谈会上的思维碰撞,这场保康矿山研学之旅,让武汉工程大学“红色矿业 绿色发展”社会实践团的学员们在实践中吃透了专业知识,更在与行业一线的对话中,读懂了资源与安全领域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