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年前的今天,一座湘西小城成为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和平坐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坐落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1945年8月21日至23日,日本投降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在芷江举行,双方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细节,并在日本投降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
今年暑期,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崔晋文与该校红色基因解码实践队师生来到芷江,先后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与飞虎队纪念馆,通过史料和文物感受历史温度与胜利艰辛。
这次芷江之行,也是崔晋文对自己“红色家族”的寻访计划之一。在她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她曾数次在理想信念、人生意义的章节中讲述自己爷爷的故事、带来遗物供学生观看。她的爷爷崔洪祥烈士14岁加入太岳游击队,后成为八路军战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表现英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是主力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的一员。
为了增加史料和细节,她在档案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寻找爷爷的往事,多次去湖南寻找爷爷的老战友。今年,新线索指向芷江的“七舅公”,她意外发现了此前不知道的家族往事:奶奶的兄弟4人都参加过抗美援朝,芷江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建在太姥爷家中。
在芷江探访的国事与家事,崔晋文都准备带到课堂、讲给学生听。通过长期搜寻资料和各地实践反哺教学,她创立了“三实”(实案、实物、实践)教学模式,利用红色故事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培育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宇龙 记者 王聪聪 视频提供:崔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