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百“化”林非遗工坊实践团“三下乡”探寻多彩文化遗珠

    作者:付子奥 冯嬿臻   资料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4-07-23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付子奥 冯嬿臻)7月20-23日,武汉工程大学百“化”林非遗工坊实践团踏上前往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的旅程,开展2024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在实践中学习、探索中成长,为实现非遗文化繁荣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绥阳县中国诗乡诗文化陈列馆。据悉,该陈列馆是全国首家以诗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展示内容极其丰富,包含中国诗歌文化、诗词加油站、“巾帼诗花”“老年诗家”“农民诗友”“诗乡新芽”等多个板块,集中展现了中国诗歌文化发展主脉和绥阳诗歌发展史,实现中国诗文化由秦汉到现代的“历史穿越”。

    陈列馆通过丰富的展陈内容和现代多媒体投影技术,生动展现了中国诗歌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绥阳独特的诗歌文化魅力。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学习绥阳诗词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诗词文化发展史,感受诗乡之美,感悟诗词文化,激发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团一行来到绥阳县烈士陵园,全体成员向革命烈士肃立默哀,表达对英雄先烈的敬慕与怀念之情。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走进绥阳革命老区陈列室,从一幅幅生动图片、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幕幕声光影像中感受英雄壮举,深刻学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传承优良品格,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革命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实践团来到绥阳县风华镇409三线军工遗址,缓步走入球场、居民楼、办公楼、体育场、红砖白缝的厂房等,进一步了解三线建设的背景和历程,深切地感受到了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了绥阳县空心面生产基地。绥阳空心面,细如发丝,色白如银,因面条空心而称“空心面”,因空心面含盐,故而又称“盐水面”。绥阳空心面具有用料考究、工艺复杂、历史悠久、纤细味美、久煮不烂等特点,其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验空心面制作过程,深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和价值。搓面团、上杆、拉面,一根根细长的面条在手上被逐渐拉伸,每个制作环节都让同学们产生了浓浓的体验感和成就感。

    百“化”林非遗工坊实践团深入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寻访非遗文化传承人,感悟红色革命精神,感受诗词文化魅力,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助力非遗文化传承的广阔天地上。(审稿 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