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学校举行涂善东院士聘任仪式

    作者:孙丽娜 江娥 马琳伟 郑小涛   发布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

    本网讯(孙丽娜 江娥 马琳伟 郑小涛)12月28日,学校在钟楼第二会议室举行聘任仪式,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科协主席涂善东院士为我校特聘兼职教授。校党委书记程幼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存文,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彦铎,校四级职员喻九阳出席聘任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彦铎主持。

    程幼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及全校师生对涂院士受聘“武汉工程大学特聘兼职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对涂院士一直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指出,在以涂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学者的关心和帮助下,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师资队伍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质量日益凸显,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有了大幅提升。他同时强调,全校各单位、部门要竭力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使涂院士能够安心、舒心地投入工作,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务。

    王存文与涂善东院士签订了聘任合同,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会上,涂善东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学校的关心和信任表示感谢。他本人长期以来始终关注武汉工程大学的发展,一直与学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愉快的合作。他提出,要密切关注“双碳”目标下如何定位发展,致力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涂院士最后深情表示,将以再次受聘我校为契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协同创新上深化合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提高武汉工程大学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28日上午,涂善东院士在流芳校区四教多功能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合作点亮创新——群体智慧突破人类的困境》的学术报告。校党委副书记李志旭主持报告,校四级职员喻九阳、机电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及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涂院士首先以宇宙大爆炸到生命体,从火的应用到技术革命引入主题,从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矿产、水、能源环境(全球气候变暖)等五大挑战谈到人类发展的困境,引出要加强合作学习和协同创新,从失败中学习群体智慧改变未来,让智慧进行叠加。他指出,大科学时代的到来,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创造出新技术,构建群体协作模式,以团队合作点亮创新。报告会结束后,涂院士还和现场学生就学术科研路径选择、校企协作育人、学生就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李志旭在主持中指出,涂院士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情况、学术团队建设畅谈了如何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整场报告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为大家上了生动精彩的一课。

    当天,涂善东院士还前往机电工程学院与学院师生开展了亲切的交流座谈。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芳主持座谈会,院长陈绪兵从专业方向、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学生培育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涂善东院士简介:

    涂善东院士198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现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1985年、1988年分别获该校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与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受邀担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1993年至今先后任教于南京化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并先后担任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和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涂院士兼任国际压力容器学会亚太地区主席、国际机构学与机器科学联合会可靠性委员会委员、先进材料和标准凡尔赛合作组织分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石化炉管质量检测检验与评估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航发商发航空发动机寿命预测技术联合创新中心(UIC)首席科学家、上海市航空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与材料分会荣誉主任委员。

    涂院士长期从事化工机械及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5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科技奖励,获得省部级特等奖及一等奖10项。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69项、国际专利4项,发表论文354篇,培养博士40余名。创新发展了高温高压化工设备安全维修、安全评价以及本质安全调控等工程技术,建立了基于损伤模式的化工承压设备安全调控技术,发展了全寿命设计及可靠性制造方法,为实现六大类重要承压设备中国制造、推动我国承压设备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体系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成果为我国万台承压设备事故率持续下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应用于大型反应器、换热器、汽轮机、高端阀门等化工与能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制造,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拓展应用于世界最大压力容器CAP1400安全壳、航空发动机、载人航天工程环控生保系统、新一代火箭发动机等关键装备或部件的自主研发,保障了相关领域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审稿 (万莉莉 鲁晓君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