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纵览 - 正文

    再夺擂主!学校在2025年“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擂台赛中再创佳绩

    作者:季凯   资料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5-10-21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季凯)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人工智能领域”“高端装备领域”终审决赛分别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圆满落幕。我校共有6支项目入围终审决赛,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北斗地质灾害巡查巡检AI识别技术》项目斩获“人工智能领域”学生赛道擂主奖(特等奖第一名),是我校学生团队首次获得该奖项。

    22697D

    围绕发榜单位要求,聚焦项目核心与企业需求,各项目团队分工明确、认真备赛;决赛环节,选手们沉着应对,从行业背景出发,针对技术难点分析,完美呈现了项目的价值与意义。经过激烈角逐,《空天北斗地质灾害巡查巡检AI识别技术研究》项目斩获决赛擂主奖,《教育大模型驱动下的全自动实验教学机器人技术研发》《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及智能算法的老旧建筑外墙病害检测技术研究》两个项目荣获二等奖,《高速高精度激光纳米增材制造系统》《月球极区未知场景巡视探测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两个项目荣获三等奖,《基于双激光融合的大型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在线测量与自适应补偿系统》项目获优胜奖。

    62FF9

    11AA45

    【项目名称】北斗地质灾害巡查巡检AI识别技术

    【项目赛道】人工智能领域——学生赛道

    【获奖等级】擂主奖(特等奖第一名)

    【团队成员】楚月芬、樊天伦、张峻豪、路翔宇、李振华、郑凯、杜鹏展

    【指导老师】王慧妮

    【所在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围绕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三个问题:多源数据融合不足、模型泛化能力差、端到端的响应延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首创了多源遥感大数据地质灾害隐患扫描式识别方法,构建了高动态“孕灾环境+自适应阈值”预警模型,研发了存算传一体化的无人机AI盒子,提高了多源数据融合准确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能力,提升了综合预警水平,应急响应时间实现从天级到小时级的跃升。

    692D7

    78D71

    【项目名称】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及智能算法的老旧建筑外墙病害检测技术研究

    【项目赛道】人工智能领域——学生赛道

    【获奖等级】二等奖

    【团队成员】康子纯、杜浩男、余双灵、李苒、田露、杨思鸿、李浩天

    【指导老师】王章琼、黄敏、冯豪

    【所在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项目介绍】本项目面向老旧建筑外墙常见病害(如裂缝、空鼓),融合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等多模态数据,研究高精度的病害检测与量化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病害的自动识别、定位与分类,并根据相关规范进行病害的等级评定,提出相应的维护建议。项目旨在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与效率,克服人工巡检的局限,推动建筑外墙病害检测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发展,为城市既有建筑安全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6DF42

    【项目名称】教育大模型驱动下的全自动实验教学机器人技术研发

    【项目赛道】人工智能领域——学生赛道

    【获奖等级】二等奖

    【团队成员】左园燕、梁一帆、华稳、伍滋安、方涵、邢雨阳、张秋岚、吴易雯、张诗月、余文青

    【指导老师】刘捷、刘根炎、喻发全

    【所在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团队聚焦城乡教育资源差距难题,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整合多领域专业优势,基于前期化工大模型成果,开发出教育大模型驱动的全自动实验教学机器人技术,打造多模态科学数据库、多功能共享实验平台与元宇宙教学场景,以自动化运行助力乡村科技创新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

    8FD53

    【项目名称】月球极区未知场景巡视探测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

    【项目赛道】人工智能领域——学生赛道

    【获奖等级】三等奖

    【团队成员】卢俊杰、肖顺康、李子骞、喻子鸽、张浚、龚翔宇、魏子昂、于澄嵩、练槟宜、龙汝杰

    【指导老师】黄自鑫、刘皓、邬桢洁

    【所在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聚焦月球极区巡视探测面临极端光照条件、场景未知复杂、先验知识欠缺等挑战,研发月球极区未知场景巡视探测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该系统集成履带式移动平台、激光雷达、六自由度视觉机械臂等单元,可耐受极区极端环境,具备自主探测能力,同时配套视觉处理模块强化弱光环境识别,实现极端环境耐受、自主探测功能。

    4661F

    【项目名称】高速高精度激光纳米增材制造系统

    【项目赛道】高端装备领域——学生赛道

    【获奖等级】三等奖

    【团队成员】贺朝美、戴威、胡帅、武星宇、骆佳柯、李孟鑫、严威

    【指导老师】吴若麟、李欢欢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聚焦激光微纳增材制造领域核心瓶颈及高端设备“卡脖子”困境,创新开发基于声光偏转器-振镜的高速高精协同扫描模块、纳米颗粒增强的成形缺陷控制组件及多激光束协同的高质高效成形单元,配套研发覆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合金、智能响应材料的专用3D打印材料体系,实现“高速加工+高精成形+多材料兼容”的激光微纳增材制造技术。

    6A0AB

    【项目名称】基于双激光融合的大型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在线测量与自适应补偿系统

    【项目赛道】高端装备领域——学生赛道

    【获奖等级】优胜奖

    【团队成员】赵烨炜、顾玉姣、孟媛、雷然、李毓琪、王忠旭、刘文静

    【指导老师】朱泽润、张聪、梅再武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聚焦提升大型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零件的制造精度,创新性地设计了双激光测量系统,构建了几何误差映射和笛卡尔空间轨迹偏差高效补偿模块,通过几何误差的数字孪生为加工过程进行智能补偿,不仅提高了测量效率,更突破了大型构件的制造精度。

    69312

    据悉,我校共有15项作品入围“揭榜挂帅”终审决赛,学校将持续做好“挑战杯”等学科竞赛育人工作,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立足组织育人、实践育人职能,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审稿 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