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上海大学张慨教授分享科研进阶路径:从个人兴趣到国家课题的智慧跃迁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   资料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18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李勤)11月17日下午,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L3305教室成功举办“科研进阶之路:如何将个人学术兴趣成长为国家课题”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张慨教授担任主讲,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雅溪主持。

    12AA03

    张慨教授主讲

    张慨教授作为中国古都学会艺术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艺术地理学与科研项目申报领域具有深厚造诣。讲座伊始,她直击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的科研压力,指出艺术类教师在发散性创作思维与逻辑性学术思维之间平衡的独特挑战,强调“科研项目不仅是考核要求,更是学术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在核心内容环节,张慨教授系统提出“三重跃迁”理论框架:从个人学术兴趣转向国家战略需求、从地方个案研究提炼普遍规律、从应用研究上升到理论建构。她以荆楚漆器研究为例,详细阐释如何将地方工艺美术研究,通过文化基因解码、历史脉络梳理和理论体系构建,升华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抗战艺术史研究为例,展示如何将区域艺术现象置于国家历史叙事中,实现从“地域艺术”到“国家记忆”的学术跃迁。

    针对项目申报的具体策略,张慨教授分享了宝贵经验。她强调前期研究成果应体现持续性与专注度,而非简单堆砌数量;文献综述需兼顾经典理论与前沿动态;跨学科申报要找准学科交叉点,明确研究落脚点。她还详细解析了国家社科基金与教育部项目的评审机制差异,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采用“匿名评审+会评”双轨制,实行排名折算分数机制,而教育部项目则采用单一匿名评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操指南。

    在互动环节,现场围绕具体研究方向踊跃提问。有教师咨询“湖四窑”作为宋代民窑的研究路径,有研究者探讨荆楚文化与现代艺术创作的结合方式,还有新进教师就影视理论与数字媒体艺术的交叉研究寻求建议。张慨教授结合自身从艺术地理学到抗战艺术史的跨领域研究经历,一一给予细致解答,强调“学术研究需要定力,更需智慧,要在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AE3F1

    学院众多教师代表积极参与讨论 

    整场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内容系统、案例生动、见解深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为在座师生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科研进阶路径。本次活动作为学院支持青年教师科研成长的重要举措,有效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对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与项目申报质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审稿 夏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