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以赤子之心,吟盛世之歌

    作者:张华   资料来源: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

    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

    在武汉工程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用脚步丈量荆楚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他将传播真理之光为己任,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群众的心坎里,把中央和省委的政策方针传递给千家万户,常被称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他就是2022年湖北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胜亮教授。

    脑中一根弦,胸中一盘棋

    2020年底,武汉工程大学“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专家组组长及成员进行了更新,曹胜亮担任示范点第三任专家组组长。在他的建议下,很快就从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青年党员中选拔出一批政治素养高、理论功底好、宣讲能力强的同志,成立了武汉工程大学理论宣讲中心。新的专家组在继承、学习、总结历任专家组的工作思路、工作经验、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着眼长远,全面谋划,明确提出“做出成绩、干出特色、铸成品牌”的工作目标。

    曹胜亮教授贯通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率先提出了“五个读懂”工作思路。一要读懂背景。读懂中央的文件精神和决策部署;读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批示指示;读懂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各项工作安排;读懂鄂州市由“钢城”向“港城”转型发展的新格局。二要读懂要求。读懂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讲师团“六点”期许,读懂“五送”惠民活动的新要求。三要读懂对象。读懂对象是分众化的,理论宣讲的服务对象既有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也有不识字的爹爹婆婆。曹教授说:“理论宣讲既要会讲普通话,也要会讲地方话;既要能用学术讲政治,也要能用方言讲政策;既要因地制宜,也要因众制宜,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到位”。四是读懂方法。他提出的方法论是寻找边际变化,对比相关的政策文件,挑出里面渐变的地方。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还要通过比较分析阐释为什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工夫,让理论宣讲工作与地方各项工作相融相通。五是读懂评价。他认为一场宣讲的成功不仅在于所传授理论知识的容量与深度,还在于是否能引起群众的“共情”,是否能激活同理心、激发责任心、激励自信心。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曹胜亮教授常说:要给群众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名理论工作者,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汲取新养分,将理论和观念同步更新,才能跟得紧、悟得深、讲得好。党的创新理论、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国际国内时事,他时刻关注,跟踪学习,深入研究,力求快人一步,学深一层。“三报一刊”他每天必阅,经常浏览《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各大网站,广泛涉猎党的最新政策和理论成果。《功勋》《山海情》《觉醒年代》中的感人片段和优秀典型他信手拈来,用示范的故事引导基层群众担责于身、明责于心。

    每场宣讲之前,他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力求每一讲都有新意。每每到宣讲前夜他还在整合资料、更新数据、修改课件,加入最新的时事热点,加入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甚至在活动现场,还在对宣讲报告逐字推敲。“只要还没正式开讲,就要实时更新课件内容,将最新的理论表述纳入进来,才能确保宣讲零偏差,效果最大化。”曹胜亮教授说。他还通过观摩专家视频,不断打磨宣讲技巧,提高宣讲艺术。宣讲台的上他引经据典,举重若轻,在这看似毫不费力的背后,是他数年如一日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2021年在鄂州鼓楼街道花园社区“五送”活动中,面对围坐的耄耋老人,曹胜亮教授用方言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往事,勾勒出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党和人民的亲密关系,在场群众无不为之动容,纷纷交口称赞。这种接地气、聚人气的宣讲活动,用地方话替代普通话,用群众易于理解的语言,让高大上的理论更具烟火气,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

    曹胜亮教授特别注重宣讲模式的创新。他通过鄂州融媒电视节目《书香鄂州 唯“读”有你》第十期《讲党史故事,学红色文化》,面向全市宣讲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文化,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关注与好评。

    带着党情、民情、真情,两年来他开展“党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法律、科普类宣讲80余场。两年来逐渐形成示范宣讲、分众宣讲、文艺宣讲、网络宣讲、菜单式宣讲、互动式宣讲、沉浸式宣讲等方式,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真取经”才能“取真经”,心到先于身子到

    曹胜亮教授的笔记本首页赫然写着几个大字:“真取经”才能“取真经”。

    近两年来,曹胜亮教授带领全院师生以“理论热点面对面”基地为依托,深入鄂州市城市社区及乡村展开实地调研。用理论的触角挖掘、考察地方实践的亮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区治理助推文明城市创建研究》《鄂州市主城区以五级架构体系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研究》《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研究》《新冠疫情下的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对策研究》《数字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掣肘与纾困策略》等6项咨政报告,他撰写的《组织力视角下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现逻辑——基于华中E市鼓楼街道的实证经验》发表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上。以文明城市创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民生建设、养老服务等领域进行优化的政策建议,助力鄂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前瞻谋划。

    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离不开基层视角和基层情怀。

    赴基层调研,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交流,只有从思想情感上融入基层,让干部群众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才能听到真话、取到真经。他说迈开步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是一种真诚,平等对话、耐心倾听、认真记录是一种尊重。

    两年来,在曹胜亮教授的带领下,学校实践基地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服务居民方面持续发力,连续两年蝉联优秀实践基地,获得了省校地一致好评。实践基地建设经验多次被光明网、人民网、湖北日报、学习强国、湖北卫视等媒体长文推介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