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听Ta说 - 正文

    教师代表张芳在2025年执教、从教三十年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

    资料来源:人事处    发布时间:2025-09-09   浏览次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首先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在这个具有很深意义的时刻作为代表发言,深感荣幸。此时此刻我很激动,回顾30年讲台生涯,像一场慢火熬制的汤,食材是青春、知识与真心,火候是岁月的沉淀,熬出的是对教育最本真的理解——教育从不是“教会”,而是“唤醒”;教师从不是“灌输者”,而是“陪伴者”。

    如果有人问我,三十年教学生涯,最珍贵的是什么?不是多少份荣誉证书,也不是讲过多少遍熟练的课程,而是“见证”与“同行”这四个字。我见过学生为了一个科研难题熬到深夜,最终在实验室里欢呼;也见过他们面对毕业选择时的迷茫,在一次次沟通后找到方向。我们总说教师是“引路人”,可实际上,是学生们的朝气推着我们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是他们的成长让我们明白: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我们与学生彼此成就、共同成长的旅程。大学教师的价值远不止“教知识”,更以专业与阅历为学生引路,让他们有专业深度、世界温度,我们亦在双向成长中丰盈职业意义。

    刚执教时,我总想着把课本上的知识“灌”给学生,生怕他们漏了一个知识点。直到有一次,一个学生课后找我:“老师,您讲的公式我都记住了,但我想知道,这些公式能解决现实中的什么问题?”这句话让我一段时间感到有点焦虑,认为自己的努力好像白费了,慢慢的我突然意识到,教育不是“传递知识”,而是“激发好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后来,我调整教学方式,彻底摒弃枯燥理论知识的简单灌输与机械记忆,转而将理论融入生产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案例理解并深刻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我也意识到优质教育之要义,非使学生成为"知识容器",而在于使其成长为"独立思考的主体"。我回想起指导学生操作光学透镜的时刻,当时为了记录下观察到的图像,由于显微镜本身不具备成像功能,我便激励那组学生自行寻找解决方案。一个小时后,他们用手机拍摄的一系列完美照片发给了我,我的内心充满了欣慰。这正是我所期望培养的,即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作为教育者,我越来越感受到,我们的角色远不止于传道授业,更是陪伴学生穿越人生中最关键的旅程。在他们成长的十字路口,成为一座温暖的灯塔,默默守护、全力支持——要知道,用爱浇灌的花朵,总会绽放得更鲜艳!就在今年暑假期间的一个安静午后,手机突然响起提示音,收到一条来自毕业多年的甘肃酒泉学生的信息。他急切地问我在不在武汉,解释说只有短短五天年假,特意安排2天回武汉探望母校,而最让他期待的就是与我重逢,因为他很想我。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话有过很多,每一次都像一股暖流涌入心间,使我激动得心潮澎湃,也倍感自豪,因为这正是教师价值的真实体现。

    如今30年飞逝,我依然记得初入职时的初心——把专业的知识讲透,把真诚的关怀给到每一个学生。这份初心,不会因岁月流逝而褪色。教育这条路或许平凡,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温度的人,便会懂得这份职业独有的价值。

    最后,感谢学校三十年来的培养与包容,感谢领导同事们的支持与陪伴,更感谢每一届学生,让我的三十年教学生涯充满意义。未来,我仍愿继续站在讲台上,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直到把更多的光,交到他们手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