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书航,中共党员,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21级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第六届校“学霸班”成员,推免总成绩122.31分。在校期间加权平均分92.49分,连续三年综测和绩点排名均列年级第一,以负责人身份荣获“互联网+”“挑战杯”等A类赛事奖项10余项(含1项国家级一等奖),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论文4篇,授权专利、软著各1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曾获“湖北省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并荣获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先进个人等表彰。
这位来自四川南充,鲜衣怒马的少年即将前往清华大学能源动力专业读研。
“今日事,今日毕”
“计划在先,行动在后”“事前有规划,过程有反馈,结果有复盘”“今日事,今日毕”,谈到学习方法,曾书航如是总结。脚踏实地,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已然贯穿了他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成为了他习惯的一部分。曾书航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标准,那就是以饱满的心态上好每一堂课,以积极的行动落实每一次温习。
“他是资环专业历史以来学习最优秀的一个。”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系主任张臻悦和梁欢称赞道。在校期间,曾书航90分以上的课程达到了50余门次,占到了总课程量的80%,当问及学习最困难的课程是什么,“那肯定是《高等数学》,”他回答道,“高数是我刚迈进大学所涉及的第一门数理基础课,全新的学习方式多多少少会存在不适应,很多地方课上没听懂只能完全靠自己下来钻研。”曾书航凭借出色的自我学习能力顺利度过了大学的适应期,“当学会并且开始主动自学后,你便会尽情享受其中的从容与快感。”他的双眼炯炯有神。
此外,提高学习效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优秀”的秘诀之一。“注重学习的方法,务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曾书航在大学期间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每每遇到困难时,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学院的老师也尽全力在帮助我。”曾书航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池汝安教授和张臻悦教授也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建议和支持,为我点亮了前进路上的明灯。”
“废寝忘食”般的科研
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激发了曾书航求索科学的乐趣。在大一下学期他便接受池汝安杰青和何东升院长指导,进入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此方向与清华录取专业一致。
在此期间,他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探索与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成果颇丰。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参与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校长基金项目1项。
“包括寒暑假在内,他一天平均要在实验室待6个小时以上。”曾书航的导师兼班主任李智力介绍到,“实验过程是枯燥的,有时一组实验甚至要经历几次乃至十几二十次的重复。”在我们问他是否喜欢做实验时,曾书航翻着厚厚的实验记录本向我们回答,“但是,当你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拿到数据后,我会对其进行处理分析,为第二天的实验做好准备。很多时候我一抬头,就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了,我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疲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终究会等来胜利的曙光。两年多来,曾书航“潜精研思”的品质,使他在北大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他对于“Mg(OH)2”的“执着”,以及将机器学习结合应用的点子,为提升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综合性能,优化聚丙烯/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除了科研,曾书航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他同时还是我校创新创业学院的第一届助理团成员。他的项目:“磷‘尾’矿,创‘首’值——高镁磷尾矿高值化利用领航者”历经三年的不断修改、技术创新与完善,从大一时的校级奖项,一路“披荆斩棘”到省级奖项,并在大三的暑假里,最终斩获了全国一等奖,实现了该项目从“零”一步步不断发展到收获的全历程,同时也是学院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得的第1个国家级一等奖。
此外,曾书航作为负责人组建了学院的第一支创新创业团队,带领团队结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知识,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用于资源循环利用的塑料回收粉碎装置。该作品斩获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并成功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1项。
“我想让志愿精神持续闪光”
学习之余,曾书航更多的时间专注在志愿服务活动上。他作为学生党支部的副书记,积极协助学院党委、团委开展微党课比赛、“百生讲坛”等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对一”迎新、祭扫许志伟广场、清扫工程大社区、暑期“三下乡”等志愿活动中都有他默默付出的身影。在暑假,曾书航带领实践团前往武汉市王河村着手解决池塘污泥难题,成功将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之中,帮助当地改善了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相关事迹被中青网多次报道,并连续获评“湖北省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曾书航说到,“长期坚持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很好地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更使我的眼界愈发宽阔,心灵愈发清纯透彻。”
多维发展,齐头并进
在坚持以学习、科研和志愿服务来充实自己的同时,曾书航也根据不同的阶段不断去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路线,“我一直都希望有机会可以出去看看,多了解和学习国际前沿的发展动态。”
大一暑假,在导师的推荐下,曾书航得到了宝贵的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流访学的机会。“我记得那天我刚准备午休,就接到了导师打来的电话,询问我愿不愿意去那边提升自己。”“得知消息的瞬间,我十分激动。”随着交流的深入,曾书航难掩当时的兴奋。
“我参加的是NTU的‘新工科’项目,聚焦人工智能(AI)与传统工科的结合。”曾书航介绍说,“最后在结业答辩时,我以‘Associated uses of AI to enhance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ity of materials’为汇报题目,综述了目前AI在优化材料的结构、性能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教授们的高度评价,并获评‘最佳科研成果展示小组’的荣誉称号。”
在问到他有什么兴趣爱好时,曾书航脱口而出:“那肯定是篮球。”
据了解,曾书航十分喜欢运动,还曾作为主力出战学院球赛,“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他笑着说,“我的《大学体育》课程可全都是满绩呢!”
在保研心得分享会上,曾书航对学弟学妹们说:“‘格物明理,致知笃行’,学校的校训就是此刻我最想留给大家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