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知识如何引入理论教学?学生实习能不能标准化?这些对学生就业创业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一直是武汉工程大学积极探索的。学校制药工程专业提出了实践的理论教学与毕业实践“双支撑”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特色课程群为支撑,构建实践 教学的理论平台
学校为建设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着力解决当前实践教学体系中忽略理论教学的倾向和问题,构建了以“化工原理”、“制药工程电算”、“制药反应工程”、“制药分离工程”等为基础,“制药工艺设计”为核心的特色课程群,以此作为实践教学的理论平台。其中,“制药工艺设计”课程为国内同类专业中的校本课程中首次独立开课,通过教改、教研、教材、论文和网站手段与途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成功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和湖北省精品课程。
采访中,让记者难以忘怀和惊讶的是,学校创造性地将学生获奖习作写进教材,比如《制药工程工艺设计》中的物料衡算表就引用了2004年湖北省首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获得者、制药工程专业姚兴虞同学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的实践性和新颖性。
教学手段上,学校大量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的使用,在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授课信息量;利用课程网站发布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师生进行网上互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以毕业实践教学为支撑,构建标准化实习教学模式
学校构建了具有工程特色的标准化实习教学模式,学生在毕业实践中将四年学习的知识和理论得到全面的“装配”与综合,使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完整的实践链。
标准化实习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动手、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全方位的提高。制药工程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依据调研提纲的要求,自主收集定量定质的数据,并将资料进行比较分类、分析提炼,再由教师采取现场提问的教学方式即学生学习提问—教师交流提问—教师考核提问,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们实习的进度与深度,这个过程系统地培养了学生实习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定时抽查和指导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上在时间、空间也得以延伸和扩展。
目前,学校对该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正逐步改模拟设计为创新设计,原来的实习产品即为设计项目,现实习产品作参考,设计的项目都为全新的产品,有的甚至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为设计题目,这样既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又为科研成果转化打下了开发基础。
“双支撑”实践教学新模式培育出丰硕成果
武汉工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双支撑”教学新模式,凸显了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学生知识得到全面“装配”,工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由此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2001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13项,发表教研论文13篇。近几年,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52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4项,体现了实践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完整统一。“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研究课题获得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制药工艺设计”获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和湖北省精品课程,制药工程专业获2008年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研论文获2005年全国化工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教材获2007年第八届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成果得到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专家学者好评。
2002年以来出版相关教材14部。《制药工程工艺设计》为国家精品课程“制药工艺设计”配套教材,目前已被四川大学、福州大学、广东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选用。《制剂单元操作与制剂工程设计》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绿色制药技术》提出绿色制药工业设计技术理念,《制药生产设备应用与车间设计》是全国第一本制药工艺设计翻译教材,《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为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系列教材,《药用高分子材料》获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
近年来,制药工程毕业生在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特色教学模式培养下,在全国制药领域一展工程优势,以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从德、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公司总经理张奇、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总工程师刘元等为代表的一批武汉工程大学制药工程精英已经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制药工业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武汉工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已成为制药工程师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本报记者 夏斐 本报通讯员 陈欣 李志旭)
详情点击:《光明日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