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谢维杰)7月8日,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战略规划与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教育教学综合楼103会议室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张文雄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梅毅教授,深圳大学张晗教授、谢中建教授;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松林、研发中心副主任薛绍秀、研发中心主管彭宝林、陶绍程;福州大学施永乾教授、吴桐教授;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张彦铎、实验室副主任王存文、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云韬等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会议由学校副校长、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槐应主持。

吴云韬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学校"因化而生、因工而兴",作为中南地区唯一一所以化工及相关学科为特色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将举全校之力承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职责,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物理空间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刘松林代表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单位发言,他提出三点发展建议,一是强聚焦,实验室建设要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明晰发展定位;二是重协同,三家共建单位要坚持共建共享、激励创新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同推动建设;三是高站位,实验室研究要聚焦关键核心问题,凝练重大攻关方向,打造核心竞争力。

上午学术报告环节,梅毅教授分享了《磷化工发展路径及其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思考》,为磷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张文雄教授作了题为《黄磷新生:无氯驱动绿色转型》的学术报告,深入探讨了黄磷生产过程中的绿色转型路径;张晗教授阐述了《黑磷物理特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基础研究》,展示了黑磷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池汝安教授则作了《我国磷资源开发现状及展望》的专题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磷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挑战。
下午战略研讨环节,科学技术发展院从实验室概况、国内外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实验室成立以来运行情况与未来规划、工作具体落实情况等方面详细汇报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方案。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槐应就实验室运行模式提出了构想,建议共建单位加强交流,共同投入,共享成果;实验室副主任王存文就未来5年具体研究任务和与会专家深入交流。随后,共建单位围绕实验室发展定位、主攻方向、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等关键议题展开研讨,就实验室的战略规划、研究方向、团队建设、资源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研究。

张彦铎结合大会报告和研讨情况,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是学校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服务国家磷资源战略需求的关键举措,实验室要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凝练方向、聚焦目标、推进建设。一是要深刻认识建设全重实验室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扛起国家赋予的使命责任;二是要聚焦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精心擘画实验室发展蓝图;三是要推进工作机制、合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激发全重实验室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形成贵州磷化集团、福州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三家单位共建的强大合力。
研讨会气氛热烈、成果丰硕,《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建设方案(2025-2029)》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认可,该方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国重点实验室丁一刚教授,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科学技术发展院、研究生院、校友工作与合作发展处、绿色化工新技术研究院、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门(实验室)负责人,学校磷化工团队教师代表等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审稿 陈旭勇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