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黄晶晶)9 月 5 日,学校2025 年暑期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暨“知行大讲堂”学术报告会在流芳校区 102 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喻发全,国家教学名师、武汉大学二级教授何炎祥出席开班仪式。各学院(部)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副院长(副主任)、教务员、教师代表和本科生院全体工作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期业务培训班。开班仪式由本科生院党总支书记杨克平主持。

在开班仪式中,喻发全对长期扎根基层的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同时表示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针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主动性;二是坚持学以致用,提升管理真本领;三是珍惜培训机会,确保学出实效。

何炎祥教授作《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智慧创新人才》主题报告。何教授指出,未来社会将是人机共存的形态,AI 大模型会无处不在,人机协同已然成为创新发展的必备能力与重要手段。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智慧创新人才这一关键问题,何教授提出了三点思考与相关建议。一是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科学搭建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为人才培养筑牢根基;二是要着重加强能力培养,坚持知行合一,涵盖培养学生的四种本领、发挥人类优势、提升计算思维、大数据思维、AI 大模型思维,强化驾驭 AI 大模型能力,实现人机共创以及 AI-HI 协同等多方面内容;三是要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同时,强调了要引导学生实现从传统思维向 AI 大模型思维转变。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余东升作《工程教育:老问题与新方向》主题报告。他指出,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程教育发展正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余教授强调,工程是综合集成的实践活动,工程教育是一种以学术和实践为二元基石、以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形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工程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产教融合与跨学科培养是工程教育的一贯命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工程技术的革新,给整个工程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工程教育呈现出智能化、通识化和集成化的特点,为工程教育教学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喻发全教授作《零时差课堂:化工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详细解读了零时差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他指出,该模式是以 “产科教三维深度融合 + 个性化深度学习” 为路径,通过平台制、项目制与逆向培养,打造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
5日下午,本科生院副院长刘根炎、于传浩、别尽秋、分别就 “教学建设与改革”、 “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毕业论文检测”进行了政策解读。卢涛、杨克平主持了分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充分交流,为后续教学工作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思路。


此次暑期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参与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期待后续能将所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动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审稿 杨克平 卢涛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