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赵芽)7月12日至14日,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基因解码实践队在蔡明广、崔晋文、汪喆伦三位老师带领下,赴湖南芷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夜游和平湖感悟民族交融,到探访老党员解码家族红色传承,再到走进纪念馆重温胜利史诗,青年学子在沉浸式实践中完成了一场跨越三代的红色接力,让"红色基因代代传"的使命在青春行动中落地生根。
12日晚,实践队登上游船,夜游怀化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型水上声光影教育基地,沉浸式体验4公里光影长卷。

13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医院病房,探访年近九旬的老党员。老人插着输液管,呼吸略显费力,却仍清晰记得家族的红色往事。"家属擦拭着泛黄的相册,照片里老人的祖父与地下党第一书记站在老宅庭院,如今已在乡镇博物馆展出。

13日下午,实践队走进芷江抗战受降纪念馆。高8.5米的受降纪念坊上,3500多个抗战烈士的名字格外醒目;入口处"1945.8.21"的红色标识,标注着日军在此受降的日子。

三天实践结束,返程的车上,队员们翻着笔记和照片,"这不是参观的结束,是传承的开始。"队员们说。
从爷爷辈的烽火,到老师的引导,再到我们的实践,这是一场永远在线的红色接力。"实践队成员表示,他们会带着芷江的嘱托,让军事受降的荣光与和平的信念,在青春的讲述中代代相传。(审稿 刘卫民 蔡明广)